索引号: | 720426667/2023-57789 | 内容分类: | 统计数据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3-01-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责任处室: | 市气象局 |
余姚市2022年度雷电监测公报 | ||||||||||||||||||||||||||||||||||||||||||||||||||||||||||||||||||||||||||||||||||||||||||||||||||||||||||||||||||||||||||||||||||||||||||||||||||||||||||||||||||||||||||||||||||||||||||||||||||||||||||||
一、雷电活动综述根据浙江省雷电监测网数据统计分析:2022年余姚市共发生地闪1940次,正地闪184次,负地闪1756次,正地闪所占比例为9.48%,平均强度为28.4kA,负地闪所占比例为90.52%,平均强度为31.21kA。 2022年余姚市雷暴日共计44天,初雷日3月14日,终雷日11月28日。全年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6-8月,占总数的93.4%。日雷电活动时段主要集中在20-21时,其中15、21时最多,占总数的37.06%。年内最大正地闪落点在阳明街道附近,出现于7月25日21时22分24秒,强度为169.4kA,陡度为19.5kA/μs。年内最大负地闪落点在小曹娥镇附近,出现于7月25日20时47分56秒,强度为-128.5kA,陡度为-23.5kA/μs。全年陆域地闪平均密度为1.31次/平方公里。 2022年余姚市共发布雷电预警52次,其中黄色预警49次,橙色预警3次,出具雷电公报5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发生雷灾事故33起,雷电灾害多发生在5~9月,人员伤亡事故集中在农村地区。 二、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一)雷暴日数空间分布2022年余姚市雷暴日为44天,年地闪日数为45天,全市最高为四明山镇28天,最少为黄家埠镇7天,平均地闪日数为13.2天。电闪日数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图1)。 图1 2022年余姚市各街道地闪日数统计图 (二)雷电密度空间分布从2022年余姚市地闪活动概况表(表1)分析可见,本年度地闪次数最多的分别为四明山镇和河姆渡镇,分别占地闪总数的14.38%、9.95%,凤山街道和牟山镇排在最后两位,仅占1.65%和1.55%。 2022年余姚市平均地闪密度为1.31次/km2∙a。本年度平均密度高值区分别为河姆渡镇和大隐镇,分别为2.97、2.85次/km2∙a,低值区在马渚镇和中意生态园,分别为0.67和0.60次/km2∙a。 表1 2022年余姚市地闪活动概况表
从余姚市地闪密度等值线图(图2)和地闪地域分布图(图3),分析得出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大隐镇和丈亭镇的大部分地闪密度高于其他区域,平均在10次/km2∙a以上,局部区域在15次/km2∙a。临山镇、黄家埠镇等的大部分区域在2次/km2∙a以下。 图2 2022年余姚市地闪密度等值线图(单位:次/km2∙a) 图3 2022年余姚市地闪地域分布图 (三)雷电强度空间分布从2022年余姚市地闪活动概况表(表1)和2022年余姚市地闪平均强度等值线图(图4)分析得出,2022年余姚市平均强度相差不大,相对大值区主要有:兰江街道和丈亭镇,分别为37.61、36.94kA;河姆渡镇、临山镇排最后两位,分别为27.79、25.03kA。雷电平均强度较大区域主要有:(1)梨洲街道与陆埠镇交界处,平均强度大于 35kA,局部大于45kA;(2)马渚镇,平均强度在30kA,局部大于45 kA。雷电平均强度较小区域主要位于朗霞街道和临山镇地带。 图4 2022年余姚市地闪平均强度等值线图(单位:) 三、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征(一)雷电活动月际变化从2022年余姚市地闪次数月分布图(图5)可以看出,全年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6-8月,地闪数达1812次,占总数的93.4%,雷电活动频繁。其中6月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监测到地闪711次,其次是7月,监测到地闪632次。1、2、5、9、10、12月次数都少于10次。 图5 2022年余姚市地闪次数月分布图 (二)雷电强度月际变化2022年余姚市平均雷电强度31.46kA,从2022年余姚市地闪平均强度月分布图(图6)分析得出,负地闪平均强度在15-45kA之间波动;正地闪平均强度在15-65kA之间波动。 图6 2022年余姚市地闪平均强度月分布图 从2022年余姚市正地闪强度分布图(图7)和负地闪分布图(图8)可见,正地闪主要集中在5-45kA,占总正地闪的76.63%,负地闪主要集中在5-45kA,占总负地闪的86.22%。 图7 2022年余姚市正地闪强度分布图 图8 2022年余姚市负地闪强度分布图 (三)雷电活动日变化从余姚市地闪时段分布图上(图9)可以看出,每日全市雷电活动时段主要集中在20-21时,其中15、21时最多,地闪数达到719次,占总数的37.06%。 图9 2022年余姚市地闪时段分布图 2022年余姚市日地闪次数TOP10表(表2)可见,今年全市日地闪次数最多前两名为6月24日、7月12日,分别为390、327次。 表2 2022年余姚市日地闪次数TOP10表
四、典型过程分析五、雷电灾害(一)雷电灾害分析从2022年余姚市雷电灾害月分布图(图10)可看出,1-3月、5月、9-12月无雷电灾害发生,6~8月雷灾事故高发期,其中8月雷灾事故最多为23起,占全年的69.7%。2022年余姚市雷电灾害地区分布可看出,凤山街道、临山镇和黄家埠镇最多,分别为8起、7起、7起。 图10 2022年余姚市雷电灾害月分布图 根据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市因雷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20万元。雷灾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建(构)筑物受损以及雷击引起火灾事故等,其中电子电器设备受损最多,这说明随着现代电子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敏感电子器件广泛使用,雷电灾害的影响更为广泛和复杂,需要落实综合防雷的工程技术措施,加强日常防雷安全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灾害损失。 (二)典型雷灾案例分析2022年7、8月份,雷雨强对流天气频发,7月25日当天,大岚镇大岚村夏家岭、戴糜村戴王、戴糜村戴山等村的多户村民家遭“隐形雷击”,家里的电视机、油烟机、冰箱、电脑主机等电器“遭殃”,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户外有一棵银杏树也遭到雷击,树杈被劈开,周边马路上有三个路灯损毁。针对这一连续性雷击情况,余姚市气象局邀请宁波市气象安全中心雷电防护专家一道调研“受灾村户”,分析雷击原因,为村民防雷电支招并送去防雷电安全手册。 根据气象资料和现场情况分析,农村雷击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宁波雷暴起源地多在西部,主要是余姚、宁海方向,余姚西部南部山区就成了雷灾的重灾区,大岚镇有些村庄三面靠山,甚至有些村庄四面被山包围,类似盆地,山上有大树,更容易遭受雷击。二是村庄的线路布局比较杂乱,大多以架空电线为主,在雷暴过程中,感应雷、直击雷等极易通过电线杆的电源线路而引到电源系统中,导致液晶电视机等电器主板造成损坏。 近年来,农村防雷安全事故频发,要做好农村防雷防护措施,一是要关注天气雷电预警,在雷暴来临的时候,切断电源,及时拔出电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二是雷雨天气应当躲避在安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做好人身安全防护;三是在总电源入户端安装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四是避免架空电源、信号线路引入室内,如无法做到则需加设屏蔽措施进行保护。 附录附录A名词解释地闪: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正地闪:从云到地之间下传的电荷为正电荷的闪电,即为正地闪。 负地闪:从云到地之间下传的电荷为负电荷的闪电,即为负地闪。 年地闪平均密度:每年每平方公里地闪次数,单位:次/(km2·a)。 雷电强度:指带电云体对地放电的电流大小,即在闪电回击通道内流过的最大电流,单位: kA。 雷暴日:现行国家标准所引用的雷暴日指人工观测(测站周围约15km半径域面)有雷暴天数的多年平均。目前已经停止人工观测的前提下,为与原来的气象概念上的雷暴日统一,自定义了余姚市雷暴日模式。该模式确认雷暴日是指某区域一天中雷电监测网探测到一次及一次以上地闪、该区域周边15公里范围内出现的雷达回波强度达到25DBZ或以上且该地区曾经发布雷电监测预警信息,则定义为一个雷暴日。 年雷暴日:指某一区域一年内发生雷暴日数的总和。 年地闪日数:指某一区域一年内出现一次及以上地闪日数的总和。 初雷日:一年中的第一个雷暴日。 终雷日: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雷暴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