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第50号建议的答复 | |||||
| |||||
黄树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余姚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当前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创建及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于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及附加值,推动我市知名品牌走出去很有助益。 关于对余姚存在的短板:从余姚本土企业的现状来看,目前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4450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65件。虽然分别较前年同比增长26.75%、26.17%,但在全宁波大市排名处于第四位,有些靠后,反映出我市近年来自主品牌创建的动能仍有不足,真正能在国内外打响的品牌较少,我市企业传统加工业主导,自有品牌发展历史短,短期内难以在国内、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根据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形成规律,与“百年老店”相比,在这点时间内难以创造出较多数量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发达国家各个行业都已有相应的历史比较悠久品牌情况下,我们自主品牌进入十分困难。从国内外消费环境看,国内外消费者对余姚自主品牌的整体认知度普遍较低,制约了自主品牌在市场竞争优势的保持。我市生产的小家电、园林工具等大部分都进入沃尔玛、宜家等国内外超市,都需使用他人品牌才会被当地消费者认购。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因自主品牌从广告宣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方面的投入较大,故国外转嫁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利润较薄;家族管理型企业比重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相对小,市场拓展能力较弱;企业负责人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不愿冒很大风险去创牌;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不规范,对商标、专利等产权海外提前布局不够,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弱。从品牌保护现状来看,本土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展会上被侵权投诉遭受损失的不在少数,应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不足,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涉外法律团队支持。尽管自主品牌成功典型如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为了使用自主品牌,在美国、德国成立了销售公司,聘用当地管理人员,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做不到。从政府的政策扶助看,政府对自主品牌的引导、扶持力度还不够,尽管对国内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发明专利授权、各级专利、品牌示范企业有奖励,但对国外注册商标、自主品牌价值发挥、品牌扶持资金方面的奖励补助还没有。 近年来,我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提高市民自主品牌意识,营造有利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环境氛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22年我市再次对余姚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了调整,组建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及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两办主任及市场监管局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专门出台知识产权考核细则,除市场监管等部门外,还要求各乡镇街道推动该项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目标。 二是加力宣传培训。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我们共组织95人次,在城区、乡镇开展6次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接受咨询258人次。各单位在窗口部位等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注册商标规范使用建议书》《商标行政指导书》等宣传资料754份。举办各种讲座、座谈会8场,参加人数321人次。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广告牌38块、在各所窗口设置易拉宝15个、在各商场悬挂条幅、横幅广告56条次。以“余姚‘四高’举措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余姚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余姚建立宁波首个商业秘密保护联动协作机制”等为题,发送新闻报道12篇。在中华网网媒上连载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报道二期,分别以“加强商标专利意识,助力企业科技升级”、“品牌农业收入占全市农业收入达80%”为题,以记者跟随品牌服务的视角,展示了我局近年来在工业、农业上品牌帮扶的成效,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还组织干部及辖区知识产权代理企业深入品牌基地、产业集聚园区、特色小镇、创牌企业、居民社区,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咨询和指导活动,走访企业55家,解决问题16个。 三是加快保护应用。以余姚市工商联为平台,遴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专家库,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品牌保护评估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企业品牌培育三级库,确定走访对象,完善与宣传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申请高质量发明专利、实施高价值专利创造,提升规上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的覆盖率,以扬长避短寻路、成功典型引路、政策激励铺路、创牌护牌开路的发展模式,走出知识产权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提升的新路,3年内有60家企业列入培育规划。加大知识产权赋能运用创新,全力构建“政府引导、中介协作、银企双赢”的知识产权变现机制,去年以来为125家企业办理商标、专利质押融资20.41亿元。市财政局根据《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余政发〔2020〕26号),市财政每年安排1.7亿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企业、平台、产品等,着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专利品牌标准战略,并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财政奖励资金。 在上述政策措施促动下,我市自主品牌创建已取得初步效果:发明专利授权以年均新增600件的速度增长,PCT境外专利申请年均150件居宁波第一。全市拥有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4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5家,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34家,开展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培育5个,获得省专利金奖1件,宁波市专利金奖2件。中国塑料城创建为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新认定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2个、宁波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12个,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认证企业达到52家。全市R&D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2.4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7.87亿元,年均增长率16.3%,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2.72%增长到2020年的3.92%,跃居至全省第5位,并在全国创新百强县位列第4。全市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16家,位居宁波第1,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发布国家标准29项、“浙江制造”标准12项,位居宁波第1。去年在江阴举办的扬子江知识产权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报告》,余姚市名列全国359个县级市百强榜单前十,其中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排名第3名、保护能力排名第4名。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以及余姚实际,持续发展新型品牌经济,重点打造以下“八个工程”,助推品牌强市的创建: 一是打造品牌基础工程。品牌注册是品牌工作之本,市财政局与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做好调研工作,结合实际适时考虑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采取境内境外品牌申请注册两手抓,深入企业鼓励其提出品牌申请,全力推动品牌数量扩容,占领品牌权力先机,指导企业在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在总量上创出新高。 二是打造市场定位工程。创树“第一桶金”竞争优势意识,引导我市企业注意避免主打产品品牌定位不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趋利化意识不强的意识,进而形成一套品牌定位理念,从品牌名称、产品开发、营销对象、宣传主线兼容为品牌的目标文化,持之以恒贯彻执行。 三是打造品牌导航工程。为更好地服务我市品牌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携手第三方中介机构、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对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高品牌孵化能力。此外辅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前瞻趋利化前景布局,特别是当前中美贸易战以来,加快对国外垄断技术研发改良,绕过壁垒抢占市场,采取预警分析、评价报告等方式,培育智能化、新材料、科创型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与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建设,对取得相应成效的予以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品牌发展提供导航决策。 四是打造宣传推广工程。品牌宣传是走出去的捷径,我市采取线上、线下两手抓,鼓励企业从国外消费者、客户对象的心理感受、产品的特点、便利快捷等方面开展调研,选择合适的广告用语及推销方式,鼓励创客、金点子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销创意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入驻亚马逊、Wish、eBay、雅虎、速卖通、shopee等跨境电商。通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0”中国品牌日等宣传活动的强势助推,扩大我市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五是打造综合保护工程。引导企业将品质与创新挂钩,再冠以商标、商誉,形成品牌信誉文化,给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或服务对象形成可靠的品质保证。支持企业通过专业团队和机构来保障此知识产权文化策略的施行,树立“精品+正品”的意识,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行,将技术研发、产权赋予、前瞻布局、维权打假一并纳入生产营销全过程,杜绝防止品牌优势被削弱或被仿冒或侵他人权利。 六是打造优势扩大工程。市政府发改、商务等部门提供外部的品牌走出去助力,鼓励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形成一套特有的品牌文化,使产品附加值更高,市场竞争优势更稳定,品牌发展更有持续性,树立“大丰”、“耀泰”等典型,构建品牌保护联盟,形成交流互动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提供可复制的走出去模板。积极引导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质押融资,推进无形资产的价值转化,实现“知产”养“知产”,以充裕资金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强化维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与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从政府层面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七是打造人才培育工程。鼓励企业从高校、社会引进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开展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管理型人才的公益培训,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确权文本的撰写质量,提升知识产权确权率。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加高价值专利大赛竞赛获奖,提高余姚制造的国内外知名度。组织开展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师等职称考评,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八是打造服务直通工程。以联企走街的活动为媒介,组织相关部门通过“企业点题、专家讲解、集中破解、完善提升”的方式,切实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最多跑一次”改革,进村入企、走街访户,开展全方位“集火式”知识产权服务直通车活动,点面结合,既为企业、农户解决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确权、运用、维护、保护等方面的难题;又以行业协会为平台,服务好龙头企业带动块状经济向品牌经济迈进。 分管领导:孙建莹 联 系 人:谷卫东 联系电话:62722436 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22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