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744998301/2022-66655 主题分类: 文化
文件编号: - 生成日期: 2022-05-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开展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社会训练基地申报的通知


 

全市各有关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

为了不断拓宽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鼓励社会机构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2-2023年度“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创建工作。具体申报条件和申报流程见《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附件中的《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表》,并附申报报告及有关材料,于2022年 5 月 25 日前报送至余姚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训竞科进行申报。联系人:赵杰彬,联系电话:62707180。邮寄地址:余姚市南雷大厦2003室。

 

附件:1.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表。

 

附件1

 

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社会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国办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髙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训练机构,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根据宁波市体育局《关于开展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启动2022-2023年度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引导多元化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核心,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兴办体育训练机构,做到政府社会多方联动,各级体育资源科学统筹,促进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创建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开放包容的原则。以体育部门为主导, 社会体育力量为主体,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合力。

坚持安全第一、科学训练的原则。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训练工作安全有序。贯彻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保证训练质量。

坚持分类指导、优中选优的原则。以我市实际情况为项目布局导向,突出发展奥运优势项目、传统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余姚特色项目和短板项目。严把准入关,每两年为一周期,每个周期评选的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控制在10家以内。

三、申报条件

1.申报对象是在本市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的面向社会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

2.申请承担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体育训练机构,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银行账户。

3.申报机构承办的项目,应当以我市体育业余训练项目发展规划和布局为依据,须符合全市的长远发展要求。

4.申请机构应当向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表》;

(二)主要负责人及专职教练(至少二名)的印证材料,

 

 

机构法人资格复印件;

(三)训练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印证材料,如是租赁或合作的场馆,须有申报之日起3年及以上的协议合同;

(四)训练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所开展项目的发展规划;

(五)提供申报基地认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四、申报与认定

1.自主申报的各社会机构应填写《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申报表》,并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在申报期限内向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训竞科进行申报。

2.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相关科室开展评审,以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

3.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初审,报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同意后,进行公示。

4.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名单,并予以命名和挂牌。

五、训练管理

1.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聘任专兼职教练和其他管理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对聘任的教练和管理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2.训练内容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训练大纲考核要求和浙江省、宁波市青少年比赛的相关规定,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

3.运动员注册按上级体育部门相关规定执行,统一参加由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的注册工作,运动员代表资格归属余姚市。

4.日常管理由基地全面负责安全工作,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日常训练管理的安全有序进行。严格遵守《反兴奋剂条例》及国家、浙江省体育局和宁波市体育部门有关反兴奋剂工作及赛风赛纪各项规定,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六、奖惩办法

1、经审核同意的社会体育训练机构,可以根据余姚市竞技体育社会训练基地名义自主招收运动员,招生简章和广告须经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审查后发布。

2.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训练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至宁波市各直属训练单位或省、市高水平运动队转正的和运动员、教练员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的,依据《余姚市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3.严格执行每年一考核、两年一调整的原则。考核优秀的训练基地将推荐至上一级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社会训练基地评选。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训练基地,取消下一轮基地评选资格。

4.获评宁波市级以上的训练基地,由上级体育部门对其日常训练和管理进行考核和奖励。

七、其他

1.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所属的运动员未经市体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代表外地参加比赛,否则将取消基地评选资格。

2.因赛风赛纪、兴奋剂事件被国家单项体育协会和浙江省体育局、宁波市体育局处罚的,取消其各项奖励,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基地评选资格。

3.本实施方案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解释。

                        

附件2  

 

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社会训练基地

 

 

 

申报单位: 

申报项目:

负 责 人: 

填报日期:

 

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制

 

单位名称

所在乡镇(街道)

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口协会 □俱乐部 □培训机构 □其他

申报项目

申报单位

法人

姓名

职务

手机

邮箱

联系人

姓名

职务

手机

邮箱

申报单位账号信息

开户银

银行账

场地情况 

描述

(附图片)

训练或辅助训练设 施设备

(附图片)

 

 

申报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市体育管理服务中心意见:

 

(盖章)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意见:

(盖章)

 

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

认定评分表

 

名  称

内    容

分值

复评

 

40分

社会机构专职人员

5分

该训练机构专职教练员3人及以上

5分

该训练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及以上

1分

运动员

注册情况

6分

青少年梯队建设完善,注册人数20人以上

6分

青少年梯队建设较完善,注册人数10-20人

4分

青少年梯队建设基本完善,注册人数1-9人

2分

教练员与运动员

配比

3分

个人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之比1:6及以上

集体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之比1:12及以上

3分

个人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之比低于1:6

集体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之比低于1:12

1分

教练员

培训

2分

带训教练员至少参加市级(含市级)以上培训1次

2分

带训教练员参加过区级以上培训1次

1分

训练

计划

6分

带训教练员训练计划规范率达80%

6分

带训教练员训练计划规范率达60%

4分

带训教练员训练计划规范率达50%

2分

专项训练场地及

设施设备

10分

1.具有保证所开设项目训练的标准训练场(馆、房)

10分

2.设施、设备和训练器材完整

1.具有保证所开设项目训练的较为标准训练场(馆、房)

8分

2.设施、设备和训练器材较为完整

1.具有保证所开设项目训练的训练场(馆、房)

6分

2.设施、设备和训练器材基本完整

常规

管理

5分

1.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有完善的教练员聘任和考核制度

3.有完善的运动员档案和跟踪管理记录。

5分

1.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有较完善的教练员聘任和考核制度

3.有较完善的运动员档案和跟踪管理记录

3分

1.有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有教练员聘任和考核制度

3.有运动员档案和跟踪管理记录

2分

项目

规划

3分

1.有完善、详实的中长期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

3分

2.有项目规划、有年度计划

1分

名  称

 

内    容

分值

自评分

区评分

人才质量60分

输送

人才

30分

1.近两年内向宁波市训练单位(三集中)输送1人获10分。

2.近两年内向宁波市训练单位(走训)输送1人获7分。

 

30分

 

省级

青少年

比赛

20分

获省级团体名次

5

获省级单项名次

3分

获省级团体季军

12分

获省级单项季军

4分

获省级团体亚军

15分

获省级单项亚军

6分

获省级团体冠军

20分

获省级单项冠军

8分

宁波市级青少年比赛

15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名次

4分

获宁波市级单项名次

2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季军

8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季军

3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亚军

10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亚军

5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冠军

15分

获宁波市级团体冠军

7分

余姚市级青少年比赛

10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名次

3分

获余姚市级单项名次

1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季军

6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季军

2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亚军

8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亚军

3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冠军

10分

获余姚市级团体冠军

5分

备注:1.输送人才累计得分不超过30分,比赛成绩累计得分不超过30分;

2.该评分表由基本条件(40分)、人才质量(60分)两部分组成,评定总分为100分。

 

运动员输送情况统计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输送时间

输送教练

吸收单位

备注

 

教练员队伍基本情况

 

姓名

毕业学校

及专业

本人专业

训练年限

带队最

好成绩

带队 年限

是否

专职

 

运动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可另附页)

 

姓名

出 生 年 月

训练年 限

每 周 训 练 次 数

带训教练

最好成绩

社会训练机构基本情况及近期发展规划(可另附页):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