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贵荣领读《五百年来王阳明》弘扬阳明文化 | |||||
|
|||||
昨天,“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书记领读行动中,市委书记傅贵荣领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作的《五百年来王阳明》。 傅贵荣在领读并向读者推荐《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时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一,这是一本了解阳明先生的佳作。本书文字通俗易懂、故事旁征博引、内容深刻独到,并大量采用了白描、类比和引申等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王阳明从出生到龙场悟道前的曲折经历,王阳明主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心学思想的精髓之处,王阳明平江西匪患和平宁王之乱的事功,王阳明的第三次悟道以及最终以此心光明的方式辞世,一个生动传神的“王阳明”跃然纸上。 其二,这是一本入门阳明心学的佳作。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创建历程,先后求索于佛寺道院、朱熹“理学”,再与朱熹“理学”渐行渐远、心学萌芽,最后龙场悟道、心学诞生,悬念迭起、一气呵成。尤其是秉承“传统精髓,现代表达”的理念,以最短小的篇幅、最精准的阐释,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独特精华:一是“心外无物”,成就事业,格局始于立志;二是“知行合一”,思想要转化为行动,实干兴邦;三是“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 其三,这是一本感受余姚文脉的佳作。阳明先生是我们余姚的“金名片”,许多人就是通过知晓阳明先生,从而认识余姚、来到余姚、爱上余姚,打卡阳明故居、驻足“故里碑亭”。可以说,余姚一地自古沿袭浓厚读书之风,文脉绵绵不绝、书香代代相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明代文学家张岱曾在《夜航船序》中写到: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橱;清末梁启超更是赞叹到: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 作为阳明先生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我市一直以来都是阳明文化传承弘扬的高地。数十年来,余姚坚守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既抓有形的遗迹修缮、活动推广,又抓无形的内涵挖掘、文化传承,持续擦亮“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