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进展
走好共富路 实现振兴梦——临山镇念好“葡萄经”打造“味香园”共富样板
发布日期: 2022- 02- 10 09: 22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昨天,临山镇梅园村的葡萄种植户陆忠苗忙碌在葡萄大棚下,给土壤施肥、清理杂草,为来年葡萄生产做好准备。陆忠苗以前靠做泥工为生,工作辛苦且不说,收入还不稳定。10多年前,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陆忠苗通过土地流转,建起农业设施大棚,种起葡萄,走上了致富之路。他还加入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社员,为周边葡萄种植户传授经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颗小葡萄,成为百姓致富果。在临山镇,许多农民和陆忠苗一样,通过规模化种植葡萄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多年来,临山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这一“甜蜜产业”,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成立“味香园”打造“中国葡萄之乡”金名片

临山葡萄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临山卫志》就有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原兰海乡新庵村家家户户都在零星杂地、河边、沟渠及道路两边架满葡萄架,栽种葡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时村里生产队的村民们大胆尝试,将零散的葡萄集中栽种到田间,开始成片种植。在乡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葡萄种植逐渐推广到全乡5个行政村。随着“土专家”干焕宜大力推广葡萄良种培育,临山种植葡萄的农户数量不断增加,葡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1年,原新庵村和范家坵村合并为兰海村。为引领全村葡萄种植发展,兰海村从原范家坵片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00亩,成立兰海村葡萄示范基地,这是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前身。

2003年8月,在原兰海葡萄协会的基础上,临山镇成立了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味香园”商标。合作社从14户入社社员起家,发展到现在的202户,固定资产从500元到现在的430万元,入社股金从5000元增股到现在的50.5万元,葡萄种植面积从5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从露地葡萄栽培发展到现在的连体钢结构大棚栽培,品种从巨峰、红富士、金皇后等3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28个国内外名优新品种,从路边的提篮小卖发展到现在的游客观光采摘、精品葡萄进超市……“味香园”的发展变迁正是临山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葡萄这个传统种植业已成为激活临山第三产业的朝阳产业和龙头产业。2020年,全镇葡萄平均亩产值达2万元,远远高于其他农产品,累计向社会提供葡萄2.86万吨,“味香园”实现总产值4300万元,社员亩均收入达1.5万元至3万元,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接轨的格局,葡萄真正成为了临山老百姓的致富果。

发挥“四大优势” 让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当你走进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时,一派休闲观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千米观光长廊大道上,栽满了各种观赏性葡萄树。这里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着“味香园”给游客和葡萄种植户带来的蓬勃生机。

“好果子才能带来好收益,要出产好果子就必须要有好技术。”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傅伟尧是临山镇第一批规模化种植葡萄的农户之一,他见证了“味香园”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他总结“味香园”葡萄产业发展如此迅猛,得益于四大优势。

资源优势。临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土地相对集中连片,非常适宜葡萄生长。“临山葡萄品种丰富,目前我们推广种植的品种有20多个,不仅质优、外观美,而且通过采用双膜、三膜大棚覆盖技术,提早和延长了葡萄采摘期,避免了葡萄集中上市时间,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有利于提高市场价格。”傅伟尧说。

市场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鲜、安全优质水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味香园”葡萄质量优、安全性好,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临山镇距沪、杭、甬大中城市都在2小时交通圈内,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统一技术——分户种植、统一包装(商标)——分户标志、统一供应——生产农资、统一质量——精益生产的“四个统一”管理模式,对农户实行每亩地控产、每株树控穗、每个穗控粒技术,实施葡萄品控规范化管理,从而使“味香园”成为宁波市最大的精品葡萄生产基地。

科技优势。“味香园”十分重视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建立了一支实践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与浙江农科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科研院所的研发基地。同时,“味香园”紧紧依靠宁波和余姚的农林技术推广部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葡萄的生产效益。今年,葡萄专家干焕宜培育推广的“夏宜玫瑰”葡萄新品种,迅速抢占市场。今年5月下旬,市农技总站在干焕宜葡萄农庄组织召开“夏宜玫瑰”葡萄新品种选育观摩现场会,吸引我市各乡镇的60多名葡农前来“取经”。今年,合作社还和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共同开展“阳光玫瑰”葡萄优质生产、绿色贮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让“阳光玫瑰”保鲜时间更长、保鲜程度更高,让葡农获益。

设施优势。临山镇葡萄产地以前是棉花产区,土地平整,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平;葡萄园内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建成配套,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葡农搭建钢架大棚、采用喷滴灌、微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葡萄品质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宁波市表彰了一批两新组织基层五星级党组织,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榜上有名。这是继2015年合作社荣获宁波市示范基层党校后的又一项殊荣,也是我市专业合作社中唯一获奖的党支部。

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目前共有党员19人。近年来,该党支部始终坚持“教育兴社、精神立社、科技强社、产业富社”的理念,积极开展理论宣教、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完善党员“1+N”联户机制,带动全镇3000余户葡萄种植户。在“红色火车头”的带动下,合作社通过党建引领,放大服务功能,带领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致富能力。近年来,合作社投入150余万元建成市味香园葡萄研究所和味香园培训中心,内有容纳150人培训的专用教室。今年又新建了一幢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的培训大楼,能容纳300名左右的学员。在合作社党校,设立了远程教育播放点和科普宣传长廊,图书阅览室藏书近5000册随时供党员、社员阅览、学习。同时,合作社坚持专家和“田秀才”结合的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每年重要的葡萄生产环节,邀请专家教授讲授葡萄栽培、病虫害防治知识,共累计培训社员一万余人次。就在前不久,合作社组织50名社员开展为期10天的集线上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察交流为一体的高素质农民葡萄栽培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提升广大社员葡萄栽培技能。

强化平台建设,发挥党员作用。合作社党支部建有宁波市首个“党员技术志愿服务小分队”,根据葡萄管理农时,党员志愿者们走村串户,上门传授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合作社推出“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进行葡萄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新技术的试验,在成熟的基础上向广大社员和葡农推广。如党员陈正江在葡萄园里率先尝试种植起了新品种,现如今葡萄品种有30余种,尤其是美人指、醉金香、夏黑等新品葡萄,已实现大规模种植。

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随着社员的逐渐增多,葡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葡萄的销售面临压力。“我们不能在田头坐等订单,要主动出击,抢占市场,解决销售的难点,为广大社员提供从种到卖‘一站式’服务。”合作社班子达成共识,并立即付诸行动。一方面,合作社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营销团队,无缝衔接田头与市场,第一时间了解葡萄收购价格,多渠道掌握杭州、上海、宁波等地的葡萄市场行情,使“味香园”葡萄走出临山、走出余姚。合作社还牵头将农户的葡萄卖给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合作社借力“互联网+”,与顺丰物流等平台合作,开启线上销售模式。今年,通过“顺丰物流”,合作社共完成葡萄订单5万笔,累计实现销售额250余万元。

多年来,合作社在促农增效、助农增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模范集体、全国“千品千社”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五十佳”合作社、浙江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典范、浙江省葡萄标准化设施栽培推广示范区、浙江省现代农业葡萄示范区和宁波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合作社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双强”示范党组织,浙江省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今年,又荣获省水果产业“乡村振兴先锋企业”称号。

推动品牌创新发展 带动百姓共同富裕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许多葡萄种植户通过规模化种植尝到了“甜头”。

“以前阿拉只种了自家的两三亩地,一边上班一边种葡萄,后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慢慢扩大规模。”农户高夏兰种葡萄20多年,目前共种有葡萄50亩。她告诉记者,10多年前葡萄每公斤只能卖五六元,现在提高品质后,高的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经营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这全靠合作社的帮助,每年给阿拉提供种植葡萄方面的培训,还给葡萄统一包装,现在‘味香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阿拉的葡萄销路也越来越广,葡萄卖到了全国各地。”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农户高海军。高海军10多年前是跑运输的,工作十分辛苦。看到父亲年纪大了,家里的几亩葡萄无人种植,他便“子承父业”,承包了20多亩土地开始了葡萄种植之路。“合作社对我的帮助很大,防治病虫害、使用有机肥、培育新品种,这些栽培技术都是合作社的老师们教的。”经过品种改良,多年来,销售葡萄鼓起了高海军的钱袋子。每年,他家的葡萄基地每亩可以出产葡萄2500公斤以上,实现经营收入50多万元。“今年生意好的时候,2.5公斤礼盒装的葡萄,一天可以卖出3000箱到4000箱,都是一些杭州、嘉兴等地的客户,我联系好货车直接运过去,客户当天就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葡萄。”高海军笑着告诉记者。

农业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临山镇坚持多力共生,开拓融合创新路径,把“味香园”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互为助力,既实现了品牌引领农业发展、品牌带动百姓富裕、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品牌服务全域旅游的多元价值,又创新了品牌的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的新路径。

目前,临山镇已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葡萄特色农业强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由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余姚葡萄”果品共用品牌价值达9.01亿元。今年,临山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总产量3.1万吨,总收入超2亿元。同时,临山镇连续17年举办临山葡萄节,以节为媒,持续打响“千年临山卫,江南葡萄沟”农文旅融合品牌,对“江南葡萄沟”特色农业精品线品质升级,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五年来,临山镇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经济效益超15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我们要做大做强葡萄产业,让葡萄品质再上一个台阶,走向更大市场的基础上,将探索开发果酒等葡萄深加工,延长葡萄产业链,扩大葡农增收渠道。”谈到“味香园”今后的发展,傅伟尧充满信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