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打造 整体联动 | |||||
陆埠镇激活乡村产业“共富密码” | |||||
| |||||
近段时间,位于陆埠镇袁马村的晚晴谷文创港等项目在紧张布展中。该项目总投资800万元,融红色记忆、文创产业、民俗展示于一体。这是该镇积极引导新乡贤出资建设,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一个生动体现。 近年来,陆埠镇以生态保护、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致富路,全力激活山区片12个行政村生态资源,做“活”山水文章,发展“美丽经济”,让农村环境更美、农村产业更旺、农村百姓更幸福,为我市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贡献力量。 干部“走”出去。陆埠镇深学笃行《余姚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行动方案》,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组建镇村干部“共富考察团”,赴宁海、象山、鄞州等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时,该镇结合辖区实际,及时编制《陆埠(山区片)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在山区各村规划建设重点项目25个,全力打造“旅居养”一体化的浙东城郊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项目“引”进来。陆埠镇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做好闲置厂房“后半篇文章”,引进晚晴谷文创港等项目,盘活闲置工业土地6块共14亩;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计划建立研学基地、民间博物馆等,逐步消化袁马村等地闲置工业厂房资源,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丰富山区业态。 艺术“入”乡村。陆埠镇探索实施“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进驻袁马村,以艺术赋能乡村,开展“微改造、精提升”,着手打造“中国乡村小工业记忆”为主题的网红旅游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成袁马大溪整治改造、袁马公园、人大椅等一批景观节点和铁匠爷爷粉丝奶奶、文品老爹小工业记忆馆等家庭文化共享空间。 集体“强”起来。陆埠镇以“联建联营”为重要抓手,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实现“抱团共富”,通过建设出租16个村联建标准厂房,每年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今年,该镇还与余姚宝湾国际物流园区达成建筑屋顶租用协议,在12个经济薄弱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4万元。 产业“旺”起来。陆埠镇持续抓好山区农户致富增收,实施农村产业增效提能工程,投入220余万元在10个山区村新增烘干机11台,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笋干、番薯、菌菇等农产品初加工,实现农民在家门口乐业增收。引进总投5500万元的农产品冷链项目,目前还在建设阶段,可实现农产品产地采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等全产业链配套服务。围绕“非遗共富”主题,推进兰山村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启动总投资1500万元的旅游服务中心、民俗展示馆等一批农文旅基础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裘岙村已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名单,系宁波市唯一。 特色“亮”出来。陆埠镇进一步打造“蓝埠臻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拓宽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销售渠道,不断加大对陆埠鸭煲、陆埠豆酥糖、陆埠佛雕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山野露营”多样化发展模式,指导辖区内酒店实现防疫、经营“两不误”,今年阳明温泉山庄克服疫情影响,销售额实现稳定增长。建设石门村特色民宿集群,总投资1500万元的麓上民宿将在明年试营业。探索游客自带帐篷露营、房车一日游等“宅在山里”新模式,计划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的兰山村曼妮庄园二期项目。此外,该镇还用好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旅路线,组织开展浙东游击根据地史迹展落成仪式、纪念草茅庵重建四明主力武装75周年等活动,串联钟山红色主题公园、浙江临委成立旧址、鲁迅学院等革命遗址及8个“红色堡垒村”自然人文景点,打造红色文旅研学产业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