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人大建议 > 2021-2022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监督管理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2- 12- 12 09: 43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编号:1801066
会议名称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登记时间2022-01-18状态大会期间
案号66案别建议类别九、其他
性质当年代表团朗霞街道
领衔人周建英附议人
案由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监督管理的建议
内容建议及办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餐饮行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网络外卖服务迎合了现代人高效、便捷的就餐需求,逐渐改变了人民的消费生活习惯,其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一、网络餐饮外卖行业入网审查不严格,点多面广,且经营场所具有隐蔽性,容易出现监管盲区,“无证经营”、“黑作坊”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进驻网络平台的餐饮商家大多数是小微单位,大部分网络平台存在对入网餐饮单位的主体经营资质审查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入驻餐饮商家营业资质模糊、店面房弄虚作假,甚至存在无证、套证现象,更难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资质。对已入驻的餐饮企业,缺乏全面的日常巡查管理,公示的食品安全情况和检查信息存在一定的虚假数据,部分餐饮单位使用无卫生保证、无日期标识的食材和未经检测容器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严重违反防疫要求。 二、网络餐饮企违法成本低。监管部门对有问题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处罚力度不大。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是维护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但目前对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足,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对入网餐饮单位的处罚手段更为单一,一般仅为警告和罚款。 三、对外卖配送人员的管理监督不到位。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大量就业人口涌入外卖配送员行业,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对交通和小区人员管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平台相关规定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外卖员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而外卖人员在小区内的频繁进出也对住户安全和防疫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食品安全和人员管理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群众消费网络餐饮比的重日益增大,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督管理,切实提升网络餐饮服务的质量安全水平,营造让人民吃得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 一、完善网络餐饮市场准入制度。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加强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对非法市场主体和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清理整顿。实行网络食品经营备案登记制度,餐饮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经营的,必须到监管部门办理登记或变更。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不得对未取得监管方许可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加强对入网餐饮单位日常检查和定期复核,构建严格的餐饮企业入网管控机制。 二、落实主体监管责任。加强对主要网络订餐平台的约谈和培训,明确最新法律法规要求,督促平台页面增设抽检不合格信息、监管处罚信息等信息。提高入网餐饮单位加工透明度,推进“互联网+阳光厨房”建设,要求订餐平台在订餐页面显著位置提供外卖食品制作过程直播视频,方便消费者更好地实施监督。监管部门敦促平台负责不定期抽查入驻餐饮的现场情况,查看证照上的名称实际地址是否相符、证照是否在有效期内、登记的地址和网页上登记的地址是否一致。监管部门要强化对网络订餐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单位送餐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优化平台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订餐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加强外送人员的健康体检,配备和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和餐盒等情况的监管,严格落实对食品从业人员和配送人员的晨检和个人防护的管理,确保不发生因食品配送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健全监管措施,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强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食品安全监管,夯实服务平台主体责任。例如,要求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及其分支机构每月向所在地监管部门报备新增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信息,并配合入网商户所在地监管部门,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对于数次违法或逾期不报的相关信息的,可加大处罚金额,或列入失信名单,情节严重的,启动暂停程序,限制平台运营。对举报网上餐饮有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存在疑似违法行为或事故的,应马上实施下线措施,立即按相关法规处理,并予以公布。同时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大对外卖配送过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配合平台工资结算制度的合理化改进,缓解配送员、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主办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商次数3
答复内容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第66号建议的答复(20220523170542).pdf
面商人科室负责人
办理协商形式登门走访
采纳情况采纳
对建议
答复工作
满意对建议
办理措施
满意
反馈意见长期有效的监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