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801021 | 会议名称 | 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 | 登记时间 | 2022-01-18 | 状态 | 大会期间 | 案号 | 21 | 案别 | 建议 | 类别 | 五、教科文卫类 | 性质 | 当年 | 代表团 | 临山镇 | 领衔人 | 张熠恒 | 附议人 | | 案由 | 关于加大对姚西北红色文化传承的研究与保护的建议 | 内容建议及办法 | 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过去的辉煌,就是守护未来和希望。
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在众多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
其中“浙东红色文化”在近代余姚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41年4月23日,侵华日军攻陷余姚。9月,由中共浦东工委敌工委书记朱人俊及方晓等率领由我党秘密控制的汪伪十三师五十团一部350余人,取得国民党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简称“暂三纵”)的番号南渡浙东,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0月底,“暂三纵”到达临山城,召开姚西及虞北地区17个乡镇会议。总部又在临山设立了办事处,这支部队后来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也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建制的基础。
然而,在近两年学习党史的活动中我发现,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红色文化记忆和本地传统正在慢慢地离我们远去。以及年轻一代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记忆。
建议与办法:
一、进一步重视红色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保护工作原则,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规划要更长远一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使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丢失。要组织力量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要让干部群众感受认同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让余姚文化在建设余姚、发展余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的相关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的“三进”活动。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传统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各区居民、学校学生和外来青工了解余姚的民俗风情和红色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赛事活动,广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书画展示、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
三、建立弘扬红色文化的阵地。要把现存的红色文化遗产很好地保存下来,对部分遭到损坏的红色文化建筑该修缮的要修缮,该恢复的恢复,使这些老建筑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动场所。 | | 主办单位 |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面商次数 | 3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答复(20220524163945).pdf | | 面商人 | 单位负责人,科室负责人 | 办理协商形式 | 登门走访 | 采纳情况 | 采纳 | 对建议 答复工作 | 满意 | 对建议 办理措施 | 满意 | 反馈意见 | 希望有相应的资金支持,把有关的建筑修缮、保护起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文化进行挖掘并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