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公路,“诗画四明”走出深山火爆长三角 | |||||
|
|||||
一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困顿与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2018年起,我市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和改造提升,短短三年,宁波走出了一条“政策引领、制度保障、数字赋能、示范引领、融合发展、专班运作”的新路。四好农村路,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 高林入云、绿草如茵,潭影照日、鸟鸣如歌……雨后的清晨,沿着浒溪线一路上山,来到隐逸四明深处的“慕溪谷”民宿,突然有了一种曲径通幽,来到人间仙境的感觉。 作为近年来四明山镇重点引进的休闲旅游项目,“慕溪谷”去年营业以来,每逢周末和长假,客房便被长三角游客一订而空。 “民宿这么快打响知名度,与山区交通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慕溪谷”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连通景点的道路又窄又旧,小车一多就堵;现在镇里出面,路面拓宽、沥青铺设,大巴开进来也没有问题。 近年来,四明山镇以道路改造为抓手,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带动旅游、商贸、体育锻炼和健康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去年以来,全镇改造提升了甘竹岭至油竹坪、平坑至莲花、梨洲至岩下山和梨洲至白龙潭等四条通村道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的公路里长共117公里。”四明山镇副镇长俞华军说,随着环境的改善,“忘忧谷”“壹叶枫”等精品民宿纷至沓来,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据介绍,到2020年底,四明山镇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86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1000元/人。 余梁线上,自驾客川流不息,齐向“浙东红村”一日游;陆上线上,农村班车进进出出,欢声笑语荡漾山林;荷梁线上,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迎来送往周末度假的城市客……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近年来,余姚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拓展升级农村公路网络,带动全域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山区商业经济发展,“秀色甲东南”的四明山大踏步走出深山。仰天湖、丹山赤水、四明山国家公园、四明山地质公园等景区展现新的活力。 到2020年底,余姚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57.4公里,265个行政村公交班车通达率100%。余姚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下一步将继续突出重点,消除短板、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加快“建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路网结构全面优化,乡镇基本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努力“管好”,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聚焦“护好”,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突出“运营好”,加快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余姚将以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等重大工程相结合,科学编制“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