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人大建议 > 2021-2022
关于市人大第十七届五次会议期间第10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 12- 02 15: 19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局

徐孝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站建设的建议》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21个乡镇(街道),有中心卫生院6家,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其中泗门镇设有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泗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站60家,村卫生室285家(其中规划内村卫生室159家),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共387人,其中持乡村医生证书的乡村医生312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5人。近年来,在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中,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能力建设。我市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余政办发〔2013〕149 号)等规范性文件,2013年—2015年,我市开展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从用房是否是村委提供,面积是否达标,是否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内部的科室设置是否达到要求,人员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从2016年开始宁波市等级村卫生室创建,到2019年底,我市75家村卫生室创建成甲等村卫生室,71家村卫生室创建成乙等村卫生室。规划内村卫生室(农村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公有化率达95%以上,基本药物实施率、信息化建成率、一体管理率达100%。2015年到2019年底,我市创建成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58家。

二、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一是做好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按省卫健委相关文件规定,现有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乡村医生必须经过每年一次的培训和两年一次的考核,考核合格方能再注册继续执业。二是开展国培项目。2020年,我市25名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培训项目乡村医生培训。培训采用集中理论授课跟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乡村医生培训,要求乡村医生掌握常见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掌握中医药诊疗技术。三是医共体牵头单位集中培训。针对目前乡村医生知识老化、服务技能弱化等现象,我市各牵头医院组织开展乡村医生理论和技能提升培训班,通过对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理论培训,心肺复苏、中医适宜技术等技能实际操作,进一步提升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三、满足山区群众医疗需求。2020年我市财政安排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补助80万元,在四明山、大岚、鹿亭12个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山区流动医疗服务”,解决当地村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开展至今,已接诊3576人次,测血压3505人次,测血糖422人次,心电图154人次,B超175人次,抽血53人次等医疗服务。

尽管我们在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上做了些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有限、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等问题,根据您的建议,我们下步主要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医共体延伸服务。依托我市组建的4家医共体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在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找准辖区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环节和需求清单,通过技术输出、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信息共享、分级诊疗等模式,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强化医共体基层分院与村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逐步带动全市村级医疗机构和村级医务人员的健康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同时,继续实施“三重签约、三级联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开展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参与、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健康素养调查、疾病筛查评估等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2.加强山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加快补齐我市村级医疗机构网底短板弱项,今年拟新增7家村卫生室,该项目列入省民生实事工程。新增的7家村卫生室中有6家为山区片,其中大岚镇新增大俞村和隐地龙潭村卫生室,鹿亭乡新增中姚村和高山村卫生室,四明山镇新增屏风山村卫生室,陆埠镇新增孔岙村卫生室(孔岙村为山区片),预计今年10月份前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在原有山区流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将使山区群众就医更方便。

3.拓展村级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村卫生室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为群众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提供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服务,提供雾化吸入等基层适宜技术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4.建议出台乡村医生退出机制。积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60周岁以上的乡村医生逐渐退出村卫生室工作,建议人社部门做好乡村医生退出后的养老保障问题。同时建议增加乡镇卫生院编制,由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下派到村卫生室工作。

分管领导:韩永庆

承 办 人:钱浓浓

联系电话:62626539

余姚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5月24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