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百姓故事
章玲娣: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梦想
发布日期: 2020- 09- 08 08: 39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昨天早晨6时许,章玲娣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泗门镇楝树下村的一片田地上,看到田野里刚刚移栽完毕的包心芥、西兰花长势喜人,章玲娣信心倍增,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包心芥、西兰花移栽之后,天气交关要紧,最好晴雨相间。我每天都要来田里转一转,亲眼看过才放心。”记者见到章玲娣时,她即将结束巡视,额头上挂满汗珠。

“干我们这行很辛苦,一年365天,天天忙碌在田间,即使春节也不例外。客户一个要货电话打来,我们就得全家‘总动员’,到田里收割蔬菜……”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经历,不善言辞的章玲娣打开了话匣子。

章玲娣老家在临山镇临浦村,曾经做过建材生意。2005年,她看到建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遂萌生了改行的念头。“做什么行业可以赚钱呢?”就在章玲娣一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从邻镇泗门传来好消息,夹塘村村民魏其炎组织成立了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农业”定向收购形式,带领泗门及周边地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大家抱团取暖合作致富。

于是,章玲娣一家从临山搬迁到泗门,经熟人介绍,承包了楝树下村500余亩集中连片土地,并成立了宝文农场。“种子是无偿送的,技术培训是免费参与的,销售渠道也不用愁。多亏这种全程服务新模式,让阿拉吃下了“定心丸”,基本收入有了保障,收益每年稳中有升。”言语间,章玲娣对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社长魏其炎赞赏有加。

结束巡视,记者跟随章玲娣走进宝文农场生产用房。“这1000平方米房子也是合作社出资建造的,为我们省掉了一大笔资金。”章玲娣说。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章玲娣一个劲地为合作社和社长点赞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是魏其炎打来的,他向章玲娣询问近期包心芥和西兰花的生长情况,同时向她提出管理建议。“谢谢社长关心,我们会注意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章玲娣的宝文农场不断做大做强。忙季时,农场要雇用200多个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平时固定农民超过10个。在她的陪同下,记者走进各个生产用房察看,只见拖拉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农机具一应俱全。为了应对销售难题,农场还建造了一座冷库。

经过逐年摸索,章玲娣积累了一整套种植经验:土地之上不能固定种植一种农作物,必须轮流种植才有较好收成。为此,农场除了种植合作社定向收购的西兰花、包心芥、榨菜等农作物外,还尝试种植水稻、小麦、毛豆等,建立了“早稻-包心芥-榨菜”“毛豆-包心芥-榨菜”“单季稻-小麦”等农作物轮作模式,从而实现了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眼下,宝文农场一年的毛收入可以达到二三百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令章玲娣高兴的是,她的儿子袁立宝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到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父母身边,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收获梦想。看到丈夫回到田野做起了“农民”,袁立宝的妻子“夫唱妇随”,帮助公婆、丈夫从事农业生产。

“农忙季节,最缺劳动力,儿子学会了各种农机具的使用,儿媳妇承担过秤、记账、工资发放等工作,农场实力大大增强。”看到儿子和儿媳逐渐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的现代新型农民,章玲娣难抑内心的自豪,“阿拉农场后继有人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