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余姚 > 文化余姚 > 文化古迹
通济桥与舜江楼
发布日期: 2020- 07- 22 10: 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在余姚城区中心的姚江上,凌空横跨着一座三孔石桥,连接着南北两城,这就是通济桥,俗称虹(读jiang)桥。北宋庆历八年(1048),余姚县令谢景初在此始建木桥,取名德惠桥。此后三毁三建,元代至顺三年(1332)改筑石桥,下设三洞,定名为通济桥。当时,在整个浙东地区尚无如此大跨度的圆洞大石桥,故称之为“浙东第一桥”。
  至清雍正四年,桥崩塌,当时只有先架设木桥济急,至雍正七年集资重建石桥,于雍正九年(1731)竣工。桥全长二十六丈五尺,高一百零六级;中间主孔净跨14.2米;南洞下筑有纤道。桥东西两侧刻有对联,朝东联是:“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朝西联是:“一曲蕙兰飞彩鹢,双城烟雨卧长虹。”
  登上雄伟的通济桥,往北沿石级而下,迎面便是一座高耸的城楼,飞檐翘角,古朴庄重,这就是舜江楼,俗称鼓楼。它与通济桥构成了一个“长虹腾空,飞阁镇流”的连合体。
  元代至元元年(1335)叶恒任余姚州判,正值承宣亭火灾,即于该址作礁楼,制刻漏,作报时之用。
  舜江楼历经明、清,在万历、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均因灾毁而多次重建。至1984年2月25日凌晨,被一精神病患者烧毁,即时按明代原样重建,于年底竣工。
  古人有诗曰:“鲸重一击镇海东,下视长江如伏龙。”“山郭遗风忆有虞,江楼落日渺苍悟。”它描述了通济桥和舜江楼的巍巍雄姿。1981年,通济桥和舜江楼同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