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2973447/2020-47890 内容分类: 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经济管理综合类 发布日期: 2020-12-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统计局
2018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两区三城”建设,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0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2.4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8.57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之比为4.0:58.1:37.9。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205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995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880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930美元)。

财政收支。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56.29亿元,增长11.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3亿元,增长1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37亿元,增长12.4%,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民生支出88.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

就业和再就业。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99万个,4563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466人。全市有3488家企业进入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发布就业岗位58871个,11725人达成就业意向。全年新增创业实体1.9万家,创业带动就业9.6万人,新增大学生创业53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85个。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1.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112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0.46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5%。

二、农业、农村、气象

农业生产。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8.64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4.16亿元,增长4%;牧业产值6.98亿元,增长1%;渔业产值6.25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3亿元,增长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898公顷,增长1.9%,粮食总产量15.77万吨,增长1.5%。生猪存栏下降8.6%,出栏下降13.5%;家禽存栏下降0.1%,出栏增长55.9%。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累计10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15家。

新农村建设。2018年创建宁波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风景线2条、示范村5个、合格村28个,新增浙江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3个。全年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55个,实现行政村覆盖率58.5%。新创建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7个。污水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市109个首创项目年底完工90个。

气象。2018年全市总日照1912.2小时,总降水量1673.9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7.8℃;全年降水天数165天,最长连续降水天数11天(12月2日-12月12日),期间降水量为141.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90.7毫米(8月17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8.4℃(7月2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5.5℃(1月13日);无霜期总天数252天。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6.75亿元,增长10%,增速位列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行业看,在32个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77.7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8.9%。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7.76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9%,增速居前十位行业之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62.96亿元,增长12.9%。其中出口交货值为418.26亿元,增长1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0.99亿元,增长3%,其中利润总额94.28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37家,占企业总数的11.5%;亏损额4.26亿元,同比增长39.3%。

工业创新转型。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2.6%,与上年持平。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49.84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7.48亿元,分别增长19.4%和14.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4.5%和58.6%。“机器换人”自动化技改不断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同比增长13.3%,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下降0.4%,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达15.9万元/人,同比增长10.4%,人均创利税6.67万元,同比增长3.5%。

建筑业。2018年资质建筑业125家,劳务分包3家,其中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54家。2018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142.72亿元,其中省内产值127.43亿元,分别增长2.6%和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5.8万平方米,增长4%。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86万人,比上年减少0.96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16亿元,下降20.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9.5%,工业投资下降9%。商品房销售面积10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

城市建设。2018年推进11个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四明西路西延工程二期(郭相桥中路-直江路)、姚江公园新建工程主体等8个项目基本完工,西石山路拓宽工程等一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慈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合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完成了城区两路口改造,启动建设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新增专用停车位6943个,改造老小区停车位1240个。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玉皇山公园、新建公园等7个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完成城区各类绿化补种修复12.9万平方米。完成拆违面积221.8万平方米,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53个,实现租用量1103963人次,日均租用量约3025次。

五、贸易、旅游

贸易业。2018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40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953.88亿元,增长12.3%,零售业销售额451.74亿元,增长11.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78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社零按商品类别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具类和石油类商品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4.4%、30.9%和17.1%;汽车类增长4.1%,粮油食品类下降4%。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26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3.3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5亿元。

旅游业。2018年举办四明山旅游节、中国余姚杨梅节等40多项节庆活动,打造余姚全域旅游发展新亮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全市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782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约7.5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1%。四明山镇大山村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余姚市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成立,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成为国家4A级景区,余姚市四明山区域获“全国气候休闲胜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余姚市成功获评“中欧绿色旅游城市”称号。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2018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20.96亿元,增长14.2%,其中出口540.33亿元,增长12%;进口280.63亿元,增长18.7%。三资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分别完成出口157.56亿元和77.38亿元,分别增长4.1%和2.2%,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305.39亿元,增长19.5%。机电产品出口394.49亿元,增长13.3%,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5.53亿元,增长12.5%。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3.7%,其中对美国、俄罗斯的出口额实现了15.4%和7.9%的增幅;对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增长11.4%、9%和8.7%。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661家,累计达5596家。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487家,比上年净增15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8家。

招商引资。2018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项目58个,实到外资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余姚市外实到内资82.8亿元,同比增长12%;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66.1亿元,同比增长46.8%。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2018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46.42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34996.7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333.9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33538.7万吨公里。新增及优化城区、城乡共26条公交线路,更新混合动力公交车50辆;在特殊节假日开通临时专线公交,如“山区学生接送专线”、“高考免费接送专线”等,并开通余姚至萧山国际机场班线。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334辆;城区公交线路22条,投放运营车辆306辆;城乡公交线路87条,投放运营车辆349辆。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309083辆,其中私人小汽车262540辆。

邮电业。2018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数26.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65.2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53.78万户;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5.42亿元,增长7.4%。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66亿元,增长14.3%。

八、银行、保险

银行业。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80.74亿元,增长5.3%。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27.72亿元,增长121.1%。年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邮储银行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家。

保险业。2018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6.69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3.15亿元,同比增长5.2%,赔付支出7.91亿元,同比增长14%;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3.54亿元,同比减少4.2%,赔付支出2.75亿元,同比增长13.6%。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2018年,获得省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奖4项;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全市累计拥有各级研发中心35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7家,宁波级128家,余姚级176家;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级企业研究院14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累计拥有164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59家,累计拥有1273家。已认定宁波市级众创空间3家,本市级在建和企业入驻的众创空间8家。新增专利授权60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2件。全年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数2516件,同比增长6.1%。

教育事业。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6所,在编教师7789人,在校学生总数15.4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07万人;中职学校6所,在校学生0.84万人;初中27所,在校学生2.83万人;小学84所,在校学生6.68万人;幼儿园208所,在园儿童3.99万人;特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160人。年内全市投入建成学校(幼儿园)共7所,投资1.4亿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9.16%。全市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学校评定学校109所,占全市现有义务段学校总数的98.2%。全市拥有省数字化示范学校3所、宁波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4所。全年我市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30个,投入资金2.9亿元。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成功创建为省示范学习型城市。

人才开发。2018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2.57万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达30.84万人,比上年增长9.1%。其中,新增博士、博士后91人;新增宁波“3315计划”4个。引进国外人才22人。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累计14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累计9家;培训高技能人才4237人,总量达2.85万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2018年组织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民读书节等系列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约180场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各类演出配送425场次,四明阁“天天演”演出365场次,受惠群众近10万人次。新创建企业文化中心8家。图书馆新增图书近3.18万册,接待读者49.2万余人次,图书借阅85.7万册次,“书香余姚”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点击量超800万次。余姚博物馆、河姆渡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接待117万余人次。河姆渡遗址成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非遗项目——余姚土布展示馆建成开放。  

卫生事业。2018年,全市组建涵盖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4家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基层门急诊量均得到明显上升。推行分时段多元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等智慧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2018年末全市实有病床3323张,卫生技术人员684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658人,注册护士2867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91张、5.99人、2.33人和2.51人。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七苗覆盖率分别为96.16%和92.83%,免疫预防服务质量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全年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1.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4‰,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全市无偿献血8899人次,献血总量273.6万毫升,用血3750人次,用血总量222.5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事业。2018年新建或改建各类球场20片,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10个、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2个、省社区(村)多功能运动场1个、省笼式足球场1个。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球场537片,健身路径1307条,市级体育社团27家,各级社体指导员2631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2.15平方米,基本形成10分钟城乡体育健身圈。我市已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4所、省体育传统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所、宁波级点传校12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46所,市级点传校25所。积极向上输送优秀体育苗子25人。肖东二小女足荣获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宁波赛区)冠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2.92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收支、社会保障、慈善事业、行政区划

人口。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19681户,户籍人口836306人; 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102.8;18周岁以下人口103070人,60周岁以上人口233471人。2018年全市出生5805人,在出生人口中,男性3062人,女性2743人,男女性别比为111.6:100。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6.94‰和7.79‰,自然增长率-0.85‰,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2018年末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为627673人,其中男性350688人;未成年流动人口108535人,60周岁以上流动人口13422人。

居民收支。2018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8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5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2元,增长8.9%。按一体化城乡住户调查新口径统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69:1。2018年余姚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24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27元,增长5.1%。

社会保障。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开展精准扩面,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64%;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率达到80%以上。2018年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7处,床位7471个。社区服务设施3201处。全市共有低保对象9131户12825人。目前每月支出低保资金753万元。

慈善事业。2018年全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64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救助支出6114万元,增长8.5%。至2018年底,全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已达85225万元,累计救助支出72361万元,受助49.6万人次。2018年末,全市共有网站注册志愿者5.38万余人,2018年共开展各种市级志愿服务活动12场。

行政区划。2018年末全市共有6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个乡,2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和39个社区。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比率为81.6%,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下降9.8%。纵深推进打好蓝天保卫战,累计完成270家VOCs深度治理,建成投运5个大气自动监测站,新建一个清新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一大三中”水库自动监测全覆盖,展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排查,并督促整改落实。全市以森林美化彩化、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和林业生态功能提升为重点,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4727亩,完成平原绿化1877亩,实现四明山区域森林质量提升2450亩,新植珍贵树种18.6万株,建设省级森林城镇3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宁波市级美丽村庄2个,创建林特体验园1个、森林健康养生园6个。

“平安余姚”建设。201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7起、死亡31人,按可比口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1%和34%。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安全各类违法案件236件,其中大要案59件,罚没款151.76万元。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335件,审结1311件,同比分别下降14.8%和下降17.9%,判处罪犯1861人;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4959件,审结14927件,分别同比上升18.6%和上升16.2%;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05件,审结97件,同比分别上升78%和54%。加大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醉驾、涉黄赌毒等犯罪案件共487件。坚决惩治腐败、不作为、滥作为,审结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案件7件。

 

注:(1)本公报所列2018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包含研发支出。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