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527/2020-00209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件编号: | 泗委〔2020〕10号 | 生成日期: | 2020-01-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责任处室: | 泗门镇 |
中共泗门镇委泗门镇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泗门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方案 | |||||||||||||||||||||||||||||||||||||||||||||||||||||||||||||||||||||
各村(社区)、机关各办(局、所、中心)、公司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和建设数字浙江、数字宁波和数字余姚的各项部署,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我镇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数字泗门建设水平,根据《数字余姚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规划(2018-2022)》(余党办〔2019〕104号)、《数字余姚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余党办〔2019〕10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响应数字余姚建设决策部署,以“两大试点”培育为总纲,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带动,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政务电子化、数据共享化”为主线,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载体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开拓发展数字产业化集群,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政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创新,以数字化驱动产业质效、功能品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提升,勇当“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排头兵,为高水平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镇和前湾精品小城提供支撑有力、开放安全的数字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基础先行,数据驱动。加快发展完善5G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化数字社会基础支撑。依托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采取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功能拓展三大模式,加快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以数据为驱动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 (二)企业主导,创新发展。遵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数字经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制度设计,激发企业在数字政务、数字民生等建设领域的积极性。创新有利于构建企业生态、投资生态、产业生态“三态合作”的项目开发模式,坚持规划方案和项目试点双统筹。 (三)政府示范,服务民生。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先导,加快推进政务与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全面提升“放管服”改革与“最多跑一次”工作推进力度,推动政府职能及运行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在线可办事项比例,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四)资源整合,注重治理。利用数字化创新发展成果,注重对接优质数字化发展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实现镇内镇外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以“数字化+网格化”推进治理创新化。注重数字生态培育,加快数字安全、数字市场、跨部门数据合作等领域的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小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1年,数字泗门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以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民生为代表的发展主格局有效形成,产业融合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数字政务集成突破,数字惠民明显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生态持续优化。全镇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增加,政务服务、执法监管、基层治理领域数据100%打通,部门专网100%整合,90%以上事项“掌上可办”,成为全市数字产业化发展、政府数字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试点镇。 表1 “数字泗门”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主要指标
四、主要任务 (一)数字产业提升行动 1.拓展智能终端产业。着力推进易津新能源汽车、乔士智能和舜云电子智能厨房等3家智能终端产业项目,形成集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智能产业链,提高产品创新活跃度,提升产品层次。 2.提升电子商务产业。依托我镇电商园、24个电商服务点及物流企业,加快建设高标准集智能制造、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大力指引相关产业和投资体发展电子商务,同时鼓励电商服务平台做优做精,提高电商服务便利度,提升服务品质。 3.发展新兴数字产业。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目标,扶持小家电、塑料、汽摩配件等3个重点行业,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试点,建立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企业内部数字资源,提升各行业生产链、销售链等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引进培育宁波掌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厨·FUN智能互联系统项目”,发展智能互联集成系统的研发和服务供应商。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1.推动农业数字化。一是推进“智慧牧场”工程。启动畜禽养殖污染线上监管,实现在线实时监控规模养殖场储存等目的。同时推进智慧畜牧业云平台建设,实现规模养殖场线上线下网格化监管全覆盖。二是推进“智慧农机”工程。引进智能化测控技术设施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三是推进“智慧农安”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主体可追溯和过程可追溯管理相结合,落实生产全程管控。四是推进“智慧水务”工程。加快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网络化监控;建立防汛防旱预警预报信息网络,实现实时数据共享;五是发挥电商助农销售。依托泗门镇农合联微信商城、淘宝店铺等平台,吸收多家企业入驻,完善电商平台市场化运作。 2.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以电源线、机械五金、小家电、塑料、汽摩配件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工厂,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着力推进易津新能源汽车、乔士智能等智能制造项目,建立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生产线。 3.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推动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服务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业态、全渠道、智运行体系基本建立。推进“汝湖春晓”“汝湖金秋”文化节数字化发展,扩大网络辐射广度。以大力发展数字旅游为目标,深化文明示范线景点建设,依托余姚旅游网和市智慧旅游平台,拓展面向全镇的线上旅游模块,培育1家及以上智慧型旅游企业,建立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数据库。 (三)数字政务深化行动 1.推进“泗好办”政务平台建设。通过镇村两级内部事项流程再造、后台流转等数字化提升,整合村级办事流程,实现内部事项“数据跑”代替“人工跑”,着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村级延伸系统,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待该系统运行稳定、模块完整后,将积极推进“泗好办”政务平台嵌入我市政务服务平台工作,实现一个平台服务全覆盖。 2.推进“浙政钉”数字办公建设。根据我镇政务服务实际,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借助浙政钉掌上办公系统,拓展执法、审批、管理等行政功能,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 改革,提高机关整体运行效率。 3.推进数字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在线化,实现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利用各类远程平台就近提供优质服务,利用“互联网+”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推进数字平安建设。积极响应我市“雪亮工程”建设,运用智能化高清摄像头,通过大数据搜索等技术,将人、车等特征进一步整合与深化;积极探索智能“平安小区”建设,建设人脸门禁、进出管理等系统,将人脸识别覆盖重点场所,形成立体防控网络;建设覆盖全镇的立体型、多维度感知网络,采集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实现各村、社区防范的敏锐感知;推动智能门锁覆盖率,优先推动宿舍楼的安装使用,通过刷二代身份证进入房间,将租户信息动态传送至派出所管理平台,大力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5.推进数字市政建设。开发供电、供气、排水、视频监控等市政设施相兼容的运作子系统,借助智能化设备应用,增加自动化预警设备,打造智慧路灯、智慧排水、智慧停车、智慧环卫等标志性项目。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治理模式,将“数字市政”平台打造成一个集成市政、城管、综治等诸领域的综合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6.推进数字市场监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具有数据实时性、任务及时性、调度便捷性的综合监管执法信息平台,实现证照信息的高度融合,同时兼具问题上报、定期巡查、重点巡查等任务提示。 7.推进数字应急管理。依托市级数字应急管理平台,以天气、交通、建设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安全区域等为主要内容,联合相关部门接入实时数据,搭建安全预警、安全管理和安全监控的数字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智能化管控水平。 8.推进数字环保建设。结合我市在线监测综合服务平台,根据我镇实际,重点对废气、废水排放企业和区域内化工运输等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并在重点区域安装自动检测装置,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四)数字惠民推进行动 1.积极发展数字校园。打造以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础的“泗门网校”教育平台,融合网上学习、在线培训、课程评估、教育管理等智能模块,提升教育设施数字化水平,提高教学资源数字化比例,推进教育管理智慧化升级,积极推动打造智慧校园工程。 2.加快推进数字健康。全力发展第四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完善现有远程会诊功能,提升会诊质量;大力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建立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为基础的泗门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托管为重点的数字养老体系,打造一家设施智能、服务智能的数字养老院。 3.提升发展数字交通。建立涵盖全镇主要道路、人群、停车位等的管理数据库,实现交通数据动态管理;实施交通信号灯智能改造工程,打造交通信号灯智能管理道路;依托振德汽车检测泗门站点,建立车辆智能管理、业务线上办理平台;整合公交车辆GPS定位、车内外视频监控等信息,搭建全镇公交监管平台,实现公交智能化管理。 4.创新发展数字文体。注重“汝湖春晓”“汝湖金秋”载体作用发挥,推动文化节数字化与红色文化、名人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依托泗门书城、泗门图书馆,建立具备在线借阅、线上书友会等功能的网上图书馆平台;以打造泗门全民健身中心数字平台为目标,发展数字体育赛事、数字健身等服务。 (五)数字生态优化行动 1.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围绕LTE网络、固定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IPv6改造工程。加快5G网络商用部署,实现区域全覆盖。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城市光网覆盖率达到100%,光纤宽带用户率达到100%,初步建成泛在互联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感知网络。以能源、自来水、交通、江河湖泊等领域为重点,实施泗门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推进窄带物联网应用推广,基本实现智能监管功能。 2.加快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大数据、核心元器件等领域为重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生产经营有效对接,开发适应我镇产业特点的新型信息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的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3.全力培育集聚数字人才。深入推进泗门人才政策制定工作,依托与浙江商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加强泗门数字人才培育力度;依托汝湖精英学子回归计划,切实做好数字人才引进;鼓励企业重视数字人才引进工作,并建立全镇数字人才数据库。 4.积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以引进智能高端产业为目标,加强企业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搭建银行等相关金融服务机构与企业的协作桥梁,推动我镇智能先进产业发展再提升。 五、近期目标(2019-2020年) (一)搭建“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延伸,以群众需求、高效便民为导向,重点围绕就业创业、社保医保、建房审批、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等领域,依托“浙江政务网”网上办理,搭建镇村内部事项“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到2019年年底,先行完成泗北村、东大街社区、谢家路村、大庙周村、后塘河社区试点,到2020年,“泗好办”平台使用实现全覆盖,镇村两级内部为民办事事项上线率达60%以上。以标准化、流程化、组件化为原则,先期在“泗好办”平台完成7个高频事项的开发,加强指导培训和平台调试工作,有序推动各办线业务全面统一梳理,切实提高在线可办事项比例,完善四屏联动运行机制,引领全市乡镇数字化政府发展,全面建成高效便捷的数字政务。(牵头单位:便民服务中心) (二)完善“浙政钉”泗门数字办公系统。在2020年年底前,加快推进“浙政钉”与政务协同办公的融合应用,完善泗门政务数字办公功能,打造掌上办公之城。借助“浙政钉”掌上OA系统及余姚政务移动办公平台,根据我镇政务服务实际,梳理整合执法、审批、管理等行政功能,打造集各线亮点工作的创新功能模块,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个平台办公全覆盖,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牵头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 (三)提升数字市政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结合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的相关机制,改造提升原有“数字市政”平台,切实提高市政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城管、综治等领域全覆盖,数字化综合管理和治理能力全市领先,引导网格团队运作更加合理化、网格事务处理更加即时化。全力打造城区主要干线的智慧垃圾分类回收、智慧路灯、智慧排水、智慧杆箱及综合智慧监控平台等泗门标志性项目。(牵头单位:市政公用管理服务中心) (四)实施智慧交通数字化项目。一是探索推进道路人脸识别系统。以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和行人为主要对象,在329国道与河塍路交叉路口等路段等设立违规通行曝光电子屏,实时监控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智能动态显示车主和行人照片等基本信息,提高群众交通规则意识,减少违规通行现象,有效改善交通秩序。二是完成智能停车试点项目。择优选取“智慧停车”运行商,先期选择全民健身中心停车区域等区块地段改造成智能停车场,公共停车位配置和电动车配比符合相应要求,有序推进公共停车场和路面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牵头单位:城建城管办公室) (五)建设泗门“市民云”城市服务平台。以打造便民服务生活平台为目标,整合部门惠民智慧项目建设成果,对我镇市民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生活缴费等生活资源进行梳理集成,设计开发集文化旅游、智能停车、生活缴费、中介服务、泗门生活等功能的“市民通”泗门特色板块,为群众提供统一手机客户端入口、统一互联网身份体系和统一互联网账户的城市服务,实现与余姚及宁波大市的互联互通。计划到2020年下半年,完成对接开发和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党政综合办公室) (六)推行泗门5G应用体验试点。依托“泗门发布”微信公众号搭建“此刻泗门”5G网络实景直播平台,以商会大厦、状元楼、成之庄、汝湖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等地标建筑为取景点,安装5G网络设备并实时动态拍摄,在感受5G+4K(8K)全新网络的同时,充分展现泗门城市建设、历史文化、文体空间、自然风光等泗门风貌,为推进5G在各领域的落地使用打下基础。(牵头单位:城建城管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 (七)搭建应急安全监管体系。联合公交公司、安监所、市政中心、城建办和农办等多个单位,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灾害气候等为主要防控方向,在综合平台上实现公共交通基本信息、高危行业重要指标参数、气象信息等实时更新显示,有效提高应急安全监管能力。(牵头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 (八)推进数字水利建设。到2020年底,利用余姚市水利局防汛防旱预警预报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全镇重点水利设施和重点河道的数据平台,共享余姚市水情、水质、雨情、汛情数据,同时增加泗门镇水闸、泵站、其他重点河道的水情数据,为全镇防汛调度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便全镇人民知晓水情雨情信息。(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办公室) (九)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产业融合发展。把好招商引资的关口,集中精力招引数字化产业项目,鼓励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模式。聚力实施电线电缆、小家电、机械五金、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数字化生产线改造,推动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打造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鼓励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数字化改造,加快企业数字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助推行业发展。加快5G商用进度,依托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传感器项目、乔士智能、奇智车联、宁博科技园等智能制造项目,积极发展数字园区。巩固和发展农业产业数字化,加快新型特色农机的引进和迭代更新。(牵头单位:发展服务办公室) (十)实施智能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设,引进落地执行“搭把手”体系的运行企业,鼓励居民源头分类,以“人工+智能”、“线上+线下”、“固定+流动”实施回收服务全覆盖和城乡回收一体化。(牵头单位: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教文卫线) 六、实施机制 (一)健全工作体系。建立数字泗门建设(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筹数字泗门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与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数字泗门建设的相关工作。建立数字泗门建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专班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对数字泗门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项目方案的指导、论证和评估。 (二)强化创新应用。镇各办线和有关单位要立足本镇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打造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努力争取上级在我镇的改革试点,多树“泗门样板”。 (三)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大力引进社会投资,建立探索轻资产运行、政府购买服务、按服务计费管理办法,推动形成投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招商力度,视情采取“一企一策”,制订出台促进数字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政策,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宣传报道,增强公众对数字泗门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 中共泗门镇委 泗门镇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