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百姓故事
包国庆: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发布日期: 2019- 09- 06 08: 37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今年暑假,我和老伴乘坐城际列车去了趟绍兴鲁迅故里。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连我们老年人出门旅游都方便了。”昨天,包国庆与记者聊起近况,言语间尽是平凡日子里的幸福。

包国庆出生于1954年10月1日,家中排行老二。“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的生日在国庆节,很好记。”包国庆的童年是在老候青门一带度过的,“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家里都很穷,许多人早早辍学,参加工作补贴家用了。我小学没念完,就在家里做工了,做的都是些简单的棉纺类手工活。”

“我至今记得,棉纺类手工活的材料,是在仙桥一家工厂里拿的。每次去领棉絮、麻绳等材料,早上5点就得出门,从家到工厂大概有3里路,背着2.5公斤重的成品走过去,再背2.5公斤新材料走回家。这样一来一回,要走很久。”包国庆说,“那时,大家的工作种类大多如此,除了务农,就是在家做工,很少有去工厂上班的。”

23岁那年,包国庆与老伴潘寿根结婚,嫁到了淡竹弄。“我们结婚的时候,淡竹弄还是郊区,到处是农房和农田。”婚后,包国庆先后生下两个女儿,加之生活上有公婆帮衬,日子过得很充实。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余姚大地,包国庆的人生也迎来新机遇。“这一年,当时的国营商店——建新食品商店招工。我很幸运,成为了商店的一名柜员。商店就在南雷路购物中心对面。”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包国庆一直在建新食品商店上班,“那时余姚城区只有4家大型食品商店,我们是其中一家。店里主要卖桂圆干、红枣、火腿等商品,是市面上的时髦货。余姚人走亲访友时,流行拎两袋这样的商品。我们卖商品时,还讲究包装,比较流行的包装方法有‘三角包’等,包完后还要衬上一张红纸呢。”

对包国庆来说,工作虽然忙碌,日子却越过越好。而彼时的姚城,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左右,淡竹弄被征迁,我们被安置到了丹凤小区。余姚发展非常快,我们刚搬到这里时,小区门口只有窄桥窄路。现在大不同了,中山北路宽阔畅通,原来的郊区变成城区了。”包国庆说。

退休前夕,包国庆历经下岗波折,但她自强不息,凭着吃苦肯干的劲儿,用心经营生活。“我和老伴退休后,都在领退休工资。两个女儿家庭幸福、事业顺心,两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也很听话懂事。”包国庆笑着说,“老伴喜欢旅游,经常参加老年旅行团,去过国内许多城市。我走不了长途线路,女儿女婿们就带我一日游,我也去参观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南湖、宁波南塘老街了呢!”

采访末了,包国庆说:“今年的10月1日快到了,我的生日也临近了。对我来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