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百姓故事
周国庆:生意越来越好 生活有滋有味
发布日期: 2019- 06- 13 08: 33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昨天早上8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马渚镇的锁澜桥乡村面馆时,店内顾客盈门,非常热闹,周国庆正忙着煮面条、招呼客人。

周国庆今年42岁,老家在马渚镇四联村(原云楼乡)。“我叫国庆,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周国庆笑着说,父亲出生在194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我父亲不叫‘国庆’,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他给我取名为‘国庆’,我还有一个姐姐叫‘丽庆’,这都表达了父亲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自豪之情。”

上世纪90年代,周国庆在余姚化纤厂工作。6年后,化纤厂改制,面临下岗的周国庆决定趁着年轻,自己创业。周国庆说,当时自己有个亲戚是专门做碱水面的,面条口感很好,于是他萌生了开一家面馆的想法。

2006年,周国庆和妻子在阳明东路皇山桥附近开了一家面馆,但因位置偏僻,生意并不好。3年后,周国庆将余姚的面馆关了,把目光投到了自己的老家马渚,在锁澜桥附近开起了面馆。为了更好地经营面馆,他还特地到外地一些面馆学习成功经验。

周国庆的面馆专做早餐生意,以牛味为主,有牛肉面、牛肉粉丝等,这一开就是10年。因面条价格公道、味道鲜美,加上周国庆夫妻俩待客热情,镇上的许多人会来这里吃面,面馆的生意越来越好。2014年,周国庆将隔壁的房屋也租了下来,将店面扩大到80平方米。“一个早上,店里可以卖出300多碗面条和粉丝!”周国庆自豪地说。

生意越来越红火,付出的辛苦也可想而知。“面条好不好吃,主要靠的是一口汤。”每天凌晨3点半,周国庆和妻子就早早起床,开始烧制牛肉、牛骨头,还要花上4个小时熬牛骨头汤。早上营业后,周国庆负责煮面,妻子则打下手,帮忙切菜、端面,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只要一家人生活好起来,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周国庆一家靠着这家面馆,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放学后要帮父母种田插秧,结婚的时候也没钱买新房子,和父母一起住在村里,就把老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周国庆说,2015年,他们夫妻俩有了一定积蓄,在镇上买了商品房。过了两年,他们又在余姚买了房子,生活蒸蒸日上。

“每天忙忙碌碌,收入是高了,但觉得这些年很亏欠女儿。”周国庆说,他们夫妻俩每天凌晨就开始忙碌,很少能照顾到女儿,因此女儿从小就比较独立,经常一个人上下学,“现在女儿在余姚读初中。我们每天早上忙着给顾客烧可口的早餐,女儿却要自己解决早餐,想起来挺心疼的。”周国庆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全家人住在余姚,他和妻子每天下午忙完店里的事情就会回家陪伴女儿。

周国庆说,当时在马渚开面馆后,为了方便采购食材,他们买了一辆面包车,现在家里的积蓄多了,他打算再买辆轿车,改善生活条件。“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去其他地方开一家分店,让更多人吃到我做的牛肉面、牛肉粉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