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扩量加速、提质增效,巩固放大赶超争先发展新优势,按照宁波市委“六争攻坚”和市委“双争双创”总体部署,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全市开展2018-2020年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发挥有效投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厚植赶超争先发展新优势、积蓄创新转型发展新动能的总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和产业投资为重点,以“六大建设争速攻坚、六个专项除障清零”为工作导向,以重大项目争速攻坚战(2018-2020)为载体,着力创新破难、争速提质,狠抓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和建设推进,狠抓滞缓薄弱工作的除障拔钉和尾巴清零,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切实提高有效投资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为我市“两区三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更加突出实体投资支撑。围绕“中国制造2025”、智能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更加重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投入,持续加大软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等创新投资,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更加突出重大项目推进。狠抓项目谋划招引、前期攻坚、按期开工、续建提速和如期投用全链条加速,着力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形成“谋划盯引一批、前期攻坚一批、实施推进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努力实现重大项目管理的“全覆盖、全链条、常态化”。 ——更加突出投融资模式创新。着力统筹规范政府性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和央企国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投资项目审批、项目申报、项目融资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推动社会资本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唱主角”“挑大梁”。 三、目标任务 (一)三年总体目标。围绕规划谋划、平台打造、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审批提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推进一批引领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筑基础、提质量、增效益。到2020年底,有效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速在宁波大市领先,其中,产业类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到50%;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建安工程投资增速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力争达到6%以上。 (二)2018年目标任务 1.“六大建设”争速攻坚。2018年,重点抓好前期项目10个,新增投资储备100亿元;开工项目46个,年度投资53亿元;续建项目51个,年度投资105亿元;竣工项目23个,年度投资48亿元。其中,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项目30个,年度投资85.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年度投资10.8亿元;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5个,年度投资11.9亿元;功能园区平台建设项目36个,年度投资26.7亿元;美丽品质城乡建设项目12个,年度投资65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1个,年度投资5.8亿元。通过“六大建设”争速攻坚,全力确保有效投资增长5%以上,其中,工业投资(8%)、服务业投资(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交通投资(10%)、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投资(10%)、建安工程投资(6%)、民间投资(10%)、房地产投资(15%)以上。(详见附件1) 2.“六个专项”消障清零。2018年,重点抓好19个区块拆迁项目、24个“围挡”项目、113个未按期竣工结算项目、1960套22.4万平方米存量安置房的未分配安置、868宗11650亩批而未供土地、156宗5600亩供而未用土地、5891处130万平方米房屋权证及179宗1.53万亩土地权证补办的拔钉消障清零工作,通过“六个专项”清零消障,全力破解项目建设分布散、战线长、成本高和半拉子、卡脖子、留摊子等问题,切实做到化散为聚、集约投入,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有效投资贡献率、招商项目落地率、整体投资和政府资金效益系数。(“六个专项”消障清零项目由相关职能部门另行发文) (三)行动举措 1.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监管督查。一是明确市领导挂帅联系项目责任。由市领导担任重大项目的领衔领导,牵头组织深入建设工地,动态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力促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高效推进。二是明确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项目单位要按照“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张进度报表)要求,制定“路径图”“时间表”,明确项目责任领导、责任人、年度工作目标、项目进度要求等,做到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项目及时落户、按时开工和完工。三是明确市直部门协同配合责任。相关市直服务部门要主动服务项目单位,帮助解决项目落地、前期推进及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项目报批、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形成重大项目推进强劲态势和强大合力。四是健全有效投资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有效投资结构性指标考核体系和监测运行体系,对有效投资情况进行“双底线”管理;进一步完善以市领导联系决策协调机制、相关部门组成的服务推进机制、项目责任单位协调落实机制为核心的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红黄绿”灯监管预警;按照上级及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狠抓新开工项目推进,细化时间节点要求,确保更多项目开工建设。 2.聚焦“四个一批”,强化统筹推进。一是谋划招引储备一批。围绕“一带一路”、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行动以及沿杭州湾特色制造经济带、沿余姚大道智能经济创新产业带和姚江文化产业带,谋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长远的项目,扩大产业项目储备,动态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紧抓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政府的平台优势、企业的人脉优势,着力强化产业链招商、轻资产招商、驻地式招商、基金类招商和以企引企。二是突破前期开工一批。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工方案,排出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统筹推进项目方案设计、资金安排、用地计划等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布置、早预案,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前提条件。三是消障清零加快一批。全面梳理、制订重大项目清零清单,逐月倒排时间表,制定每个项目的目标路线图,通过专题协调会、项目现场办公等方式,全力攻克征地拆迁、政策处理等突出难题,全面扫除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一切障碍。四是倒排工期投用一批。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制约因素,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住时间节点,强化督促检查,加强服务协调,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陶家路江二期整治等项目年内尽早建成投用,早出形象,早出效益。 3.聚焦要素保障,强化创新破难。一是破解投融资难题。坚持上下联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上级部门政策性资金支持,全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我市投资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加大产业发展基金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大产业项目。二是破解项目用地难题。继续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土地资源错配、劣配、低效配的问题,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评审、监管机制,根据企业用地情况实行分期精准报批、精准供地。三是破解审批提速难题。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应用,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服务制度;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标准地”制度;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确保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加速器”,实施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对于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社会民生福祉、基础设施承载力、产业发展能级和城市集聚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的领导,成立市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工作小分队,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市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工作(工作小分队具体名单,详见附件2)。设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架构,确定专人负责活动相关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督考竞赛。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等考核办法。督查考核等相关部门要牵头制定重大项目推进及各类考核督查方案,跟踪督办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要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质量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强化对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活动的廉政监督,确保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顺利开展;要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工程建设无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严格兑现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推动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三)营造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电视台、网站上开辟活动新闻专栏,以专题报道、现场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重大项目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深入挖掘、积极宣传重点工程建设的先进典型、先进个人和先进经验,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积极邀请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观视察重大项目,为重大项目推进建言献策。同时,扎实做好重大项目保廉体系构建、重大项目信访评估和维稳等工作,营造和谐推进氛围。 附件: 1.余姚市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重大项目计划表 2.余姚市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小分队名单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5日 下载相关附件:附件1: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xls 下载相关附件:附件2:余姚市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组织架构.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