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旅游工作以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理念和宽泛的视野,扎实推进余姚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2018年,力争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35.65亿元,同比增长17%。 一、扎实推进旅游规划建设,扩大余姚旅游影响力 (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2018年,以《余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为引领,优化“一城两带三板块”的空间布局,整合旅游资源,强化项目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指导大岚镇、四明山镇创建省旅游风情小镇。指导鹿亭乡创建宁波市乡镇全域旅游示范镇,重点抓好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项目等考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四明山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内乡村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四明山区域健身步道工程建设。 (二)促进景区品质提升。着力加快现有景区的品质提升改造,通过A级景区复核等途径,不断促进景区品质提升。针对有的景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及乱设摊现象,会同有关部门及乡镇、村、景区,共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A级景区品质。指导景区提档升级,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通过4A级评定,2家景区创建3A级。实施“百村景区化”工程,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20个。指导1-2家乡村旅游点创建休闲旅游基地。以我市建设全域旅游为契机,开展旅游厕所质量评定工作,2018年将继续把“厕所革命”作为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引爆点,改善原有旅游厕所环境,同时,增加旅游厕所新建改建数量,建成1-2A级旅游厕所10间,实现3A级旅游厕所有突破,让游客的旅游变得更温馨、更便利、更安全。同时,推进景区(点)、乡村旅游点等游客服务中心、小型停车场建设工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重大项目落地,并有实质性进展。重点做好阳明故里、河姆渡大遗址公园、四明山民宿等项目招商工作。同时,做好落地项目服务工作,推动天下玉苑、山水绿活等项目抓进度、出形象。 二、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余姚旅游知名度 (一)营造旅游宣传氛围。精心选择宣传媒体,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继续开展与主要客源地及拓展客源地旅游企业合作,制作一批新颖、有实效的旅游宣传品,包括余姚旅游宣传册、余姚旅游形象宣传片和有余姚特色的旅游宣传纪念品等。推进“红色电台”的运营和宣传工作,做强做大余姚红色旅游。 (二)增强旅游营销力度。一要加大周边地区营销力度,有效拓展周边客源市场。积极参加上级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围绕工会疗休养、亲子游、活动游,把营销推广重点放在周边地区,巩固上海、宁波等一级市场,继续努力发展杭嘉湖、金温台等二级市场。二要继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鼓励旅游企业加大智慧旅游投入力度,做好“美丽四明山”智慧农旅平台的推广工作,增强来姚游客轻松、方便的旅游体验感。同时,争取联合旅游企业原有微信公众号,成立余姚旅游微信公众号联盟,加强各微信公众号间的内容联动、技术交流、品牌互推等多个层面合作,促进余姚旅游联动发展。 (三)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精心办好四明山旅游节、杨梅节这两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声势的活动,至少每季度推出一个成熟的旅游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凝聚人气,树立余姚旅游形象,努力使活动产品化,为企业争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凸显余姚旅游发展特色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2018年着手调研启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全市乡村旅游营销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全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优质高效有序进行。 (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旅游+”,做好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重点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生活特色,努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形成余姚品牌和特色。年内争创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1个农家乐(民宿)集聚村。继续推进余姚四明山旅游度假区创建,深入推动“全国革命老区致富奔小康样板镇”建设再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 (三)联合推广品牌。加快筹建余姚市农家乐休闲旅游联盟,努力实现行业自主联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持续开展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宣传,同时,着重利用周边资源进行联合推广,提高余姚乡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如联合周边农家乐民宿联盟和景区、景点设计旅游线路,在各个节庆活动里设计参与性亮点,联合报纸等平面媒体发表体验性攻略,邀请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前来做客乡村旅游民宿形成眼球效应等。 四、切实抓好旅游市场监管,推进余姚旅游规范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及时高效处理旅游投诉,探索旅游投诉多元化解纠纷方式,大力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安监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物价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围绕“五一”、“十一”等重要旅游旺季节点,开展旅游广告及合同违规行为、不合理低价及强制购物行为、非法旅游用车、“清网治黑”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旅游市场“红黑榜”,充分发挥广大游客、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交叉检查和跟团暗访检查工作。 (二)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活力。扎实开展旅游包车、旅游合同、旅游广告等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抓好企业品质提升,做好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花级饭店、特色客栈等申报、复核、复评工作。积极组织旅游人才培训,开展行业技能比武,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做好旅游数据统计工作,研究建设旅游数据云平台。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力度,确保节能减排不超标。做好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营造文明旅游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依法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属地责任意识和企业主体意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完善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发布网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发挥全市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制定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旅游交通事故等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强化旅游保险意识,提高旅游企业和游客投保率,探索旅游企业和保险公司合作方式,完善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逃生和应急救援水平。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余姚市旅游局 2018年1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