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7
索引号: 002972698/2017-19118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2017-07-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转发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37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宁波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甬政办发〔2017〕14号)文件精神,巩固和深化我市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成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让群众受惠更广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两区三城”、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实现“六大跨越”,建设经济活力强、品质环境优、人民幸福水平高的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工作目标。坚持“全方位、重质效、长效化”三项原则,围绕“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大目标,全力建好双线融合的渠道体系、互动互赢的客户体系、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绿色共享的生态体系、智慧交互的平台体系等五个体系,形成“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产品”的服务格局,实现金融服务“足不出户、人不出村”。聚焦“三农经济”、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着力将余姚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为普惠金融推进的主导者,为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深耕三大领域
  (一)聚焦三农,深耕农村金融领域。
  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强化乡镇挂职干部、网格普惠专员、农村金融指导员、支农“两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余姚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偏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通过渠道铺设、网络链接、人员交互、科技支撑和产品承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地发展村级和社区金融,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服务小微,专注实体经济领域。
  坚定本土化、小微化和一体化普惠方向,专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产权结构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长,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县级试点示范区建设,推动制造业领域信贷融资。
  (三)创新探索,拓展数字金融领域。
  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在农村区域大力推广数字金融,打造具有余姚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三、实现四大目标
  在普惠金融三年行动的基础上,经过五年再提升,优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到2020年末,累计投入1亿元用于普惠基础设施建设及减费让利,新增信用贷款10亿元,涉农贷款突破200亿元。
  (一)智慧普惠。
  实施“互联网+”,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电子商务、微社区等应用。积极对接“智慧余姚”建设,开展银政、银校、银医、银园、银保等多层次合作,深化金融在多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末,丰收互联客户超过22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超过80%。
  (二)绿色普惠。
  突出普惠金融对产业引领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投向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行绿色文化,将环保及节能减排作为客户分类鉴定的重要标准,全面实施绿色信贷评审机制,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山青、水绿、农新、居美”的绿色普惠发展。到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达到10%以上。
  (三)精准普惠。
  注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促进移动终端金融服务的发展。重点针对偏远山区、低收入人群、新余姚人和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区域和群体,进一步推进普惠信息档案建设,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全面掌握实际需求。推行重点区域一类一策和重点群众一户一策制度,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培育特殊群体“造血”功能。着力提高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增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的适配性和满足度。到2020年末,普惠信息建档率达到90%以上。
  (四)共享普惠。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体现普惠金融的共享价值。继续加大普惠设施、渠道、科技等投入,使群众获得金融服务的耗时更少、距离更短、成本更低。继续减免相关费用,合理定价贷款利率,持续让利于民。加强普惠文化建设,推进金融知识普及,让更多群众分享普惠成果。到2020年末,组织1000场以上金融知识进村活动。
  四、五大工作举措
  (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体系
  1.创新组合线下渠道。
  不断创新推动网点转型建设,推动从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流程等内部机制到服务环境、服务流程、营销体系等外部机制的全方位转型。进一步优化物理网点内部布局,尝试“金融+非金融”跨界服务。加快自助银行和丰收驿站整合与优化,做好邻里金融服务点的复制推广工作,扩大邻里金融业务覆盖品种。在邻里金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便民服务点的功能升级和服务优化。推动网点实现由“交易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逐步形成零售化的服务营销体系。
  2.纵横扩张线上渠道。
  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服务模式推广力度,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满足客户网络化、移动化的服务体验。加快电子支付以及支付场景应用,提升年轻客户群体的手机银行应用。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统筹规划互联网金融建设,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渠道协同一致的客户体验。加快“丰收支付”体系建设,依托省联社互联网金融平台,继续打造好丰收家社区O2O和丰收购余姚馆,通过特色商户加盟,提高丰收购平台整体交易量,提供全渠道协同一致的客户体验。
  3.拓展共建获客渠道。
  加强大数据建设,对基础客户群全方位分析,不断提升批量化获客能力。抓住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丰收家、丰收购平台上线契机,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各类金融便民服务点效能升级,持续推进金融、电商、政务、民生四位一体的丰收驿站平台建设。全面梳理代收代付、代发工资、小额贷款、ETC等存量数据,加大数据在小额贷款、营销获客、商户商圈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条件筛选、主动推送、支行跟进反馈,做好客户分类及数据推送,实现客户群体细分及精准批量营销。以智慧项目、社保卡、ETC等业务推进为契机,不断拓展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法人等批量渠道的数据积累。同时,依托网格化营销系统,有效整合存款、贷款、信用卡等营销模型,形成综合营销名单,为精准营销提供系统支撑。
  到2020年末,累计离行式自助银行超过35家,ATM、CRS等自助机具保持在230台以上。
  (二)构建互动共赢的客户体系
  1.构建客户网格化管理体系。
  积极推广以网格管理系统为模板的服务模式,建立全覆盖的客户经理“责任田”包干包片服务和营销模式,确保人人进格、以网定编、以格追责。扎实开展“普惠金融行”等亲民走访和移动上门服务,为各类客户提供“一网打尽”的一整套快捷贴心的特色服务,着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以行政村作为网格单位,参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客户经理实施网格星级考评,以建档、评级、授信、两卡、贷款、综合产品等各项覆盖率为标准,一年一评,引导客户经理做实做细“网格责任田”。通过“普惠通”手机版精准定位、拜访管理、统计管理等功能,提升网格管理的频度、深度。应用采集电子档案、普惠快车评价等功能,促进流程优化改造。
  2.构建客户维护营销体系。
  加快CRM系统运用,利用客户管理数据库平台,集客户信息、金融地图、业务预约、客户经理轨迹查询等于一体,绘制社区金融地图,对客户进行视图化管理。定期开展客户关联业务、客户业务习惯等分析解读和动态监测,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目标客观实行定向定准地营销和维护,为客户提供全视图的金融方案,确保产品创新和营销从“依赖经验”走向“有数可依”。在全面梳理客户产品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年龄结构、消费习惯、资债信息等客户特征进行针对性营销,挖掘客户多元化需求,创建多种家庭产品包和产品营销推广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方案。
  3.完善客户分层管理体系。
  充分探索运用管理会计平台,有效评价客户经济利润,对客户进行分层培育、巩固、提升,推动低价值客户向高价值客户转化。全面应用管理会计系统中的FTP、预算管理、成本分摊及盈利分析功能。将业务营销与FTP挂钩,实行绩效考核产品粘合,实现利润回报分成考核,提升客群业务多样化成本化。发挥大数据等科技支撑作用,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系统应用,加强客户需求信息,为不同需求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找准产品服务薄弱点,持续优化完善产品和服务,力争满足每一位城乡居民的综合化金融需求。同时,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依托,根据成本费用原则,建立客户回馈机制。
  到2020年末,适贷农户建档率85%以上,评级授信率60%以上,农户信用贷款授信80亿元以上,小微企业走访1万家以上。
  (三)构建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
  1.推进小额信贷“品牌化”。
  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和“信用式”服务和放款模式,结合移动办贷,提高用户体验,全力打响小额贷款品牌。依托普惠快车、移动终端、普惠通等载体,加强银村对接和支农“两员”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开展整村授信、批量开卡形式,全力打响小额贷款“三式”化品牌,即批发式授信、信用式贷款和自助式办贷。大力推广网银、手机银行和自助终端等的移动化办贷功能,实现小额贷款7*24小时自助完成“放款—用款—还款”的全部过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度;全行推广PAD、普惠通业务,打造新一代“快信贷”,将调查走访、资料收集、授信额度初步测算等环节移至手机平台,实现客户经理一站式“移动信贷”服务。制定单独的更具操作性的普惠金融业务尽职免责实施办法,配套建立机制免责负面清单,设定差异化的不良容忍度;合理设置考核权重,通过差异化问责措施,体现“尽职减免责任、渎职加重处罚、小额信贷从轻问责”的管理思路。
  2.推动小微服务“多元化”。
  积极主动介入和支持农村“三位一体”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补贴综合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链发展。建立健全村民道德诚信信息共享、道德积分评定、道德信贷联合评审等工作机制。通过贷款利率下浮、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等优惠措施,切实解决当地村民“门槛高、利息高”等内心顾虑与创业资金需求,着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农村文明风尚、推动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创新银政、银银、银保、银企等服务模式,量体裁衣地推出更多的操作性强、复制面广的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深度挖掘新生代农民、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等生产主体的微需求。通过金融产品交叉销售与产品打包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自下而上”的产品开发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和产品组合服务。
  到2020年末,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达到20亿元、70亿元、200亿元,惠及客户2万户、4万户、1万户。
  (四)构建绿色共享的生态体系
  1.深化银政合作的信用工程。
  完善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银村、银农、银商、银企”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级评定。落实差别化利率优惠的倾斜政策,做到“扶优限劣”,充分发挥示范激励效应,增强公众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深化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民政、商会等单位组织的合作,将分散在上述部门的数据纳入信用体系,有效整合行内存量交易信息和互联网公开信息,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海量数据库,形成客户家庭信息、资债信息、存贷信息、产品信息等有用的信息资产,更好地发挥信用数据的效用。对客户进行全方位、复合式动态风险评估和深度的相关关系分析,通过信用内部评级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等进行评分,实现信用评级可视化。
  2.发挥资源节约的绿色金融。
  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综合考虑授信客户及项目市场前景、政策补偿、风险状况等因素,通过制定全行授信业务指导意见,引导支行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贷款,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按照“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实施“有保、有控、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积极做好去产能的信贷服务。重点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的授信,严格信贷准入,并进行总量控制;重点限制太阳能、光伏、风能行业,禁止新企业进入,存量贷款进行结构调整,压缩清收;限制房地产行业(类房地产企业)贷款。
  3.支持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
  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水库移民、农民直补、补征地农民补贴、养老保险等惠民补贴的代理发放工作;大力推广集社保、医保等公共服务并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切实提高居民就医、出行等民生活动的便利度和满意度。创新基于自助机具、助农金融服务点、网上银行、POS机、手机的实时缴费业务,推进水、电、燃气、通讯等公用事业缴费便利化,实现所有自助渠道、电子渠道开通实时缴费业务,提高广大客户日常生活缴费便利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无偿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送知识、送服务等公益活动。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普及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上门宣传、集中设摊、发布媒体广告等多种形式,为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普及教育,逐步提高创业、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五)构建智慧交互的平台体系
  1.扩大跨界合作领域。
  积极对接“智慧城市”建设,加强IC行业应用推广,加大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行业应用场景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利用现有支付技术,努力实现各类公共行业的互联网化,实现行业应用场景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政务服务”、健康生活等纯线上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
  2.实施移动互联战略。
  依托互联网发展,从核心基础、开放平台、生活场景等方面规划构建面向互联网的业务新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有序推广丰收购电商平台和丰收家O2O平台,坚持“农”字特色。积极对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农信特色的农村金融和生活服务网络。
  3.推进智慧金融建设。
  积极介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餐厅”等项目的开展。加强IC卡公交应用的推广力度,扩大IC卡普及率,推动绿色出行、智慧出行。打造网点智能服务区域,提升网点智能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的同时提高客户对电子渠道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深化完善普惠金融的组织领导、价值导向、渠道网络、产品服务、考核评价、创新激励、文化培育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普惠金融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政银农合作联动机制,整合政府、农信和“三农”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工作合力。
  (三)建立规范高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制度、计划、目标、考核、评估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定期总结、评估实施效果,并与政策支持、市场准入、资源倾斜等挂钩,不断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7〕63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