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7
索引号: 002972698/2017-19097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7﹞38号 生成日期: 2017-05-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农机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农机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市农机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机化事业伴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机械向高效农业机械、产中机械向产前产后机械、传统农机向现代农机的跨越式发展。农机总量大幅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效益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余姚的农机化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期,为提升发展全市农业农机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精神、《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是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五年,全市农机化事业进入了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1.8万千瓦,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授予“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称号,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授牌县(市、区)。
  1.农机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农机惠农政策实施更加规范高效。
  农机补贴政策是我市农机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农民期望高。五年来,我市连续出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库房建设、新型实用机械及科技项目等各项惠农助农政策,从机械购置、水稻机插及育秧、油菜和大小麦机械化作业,到农机库房建设进行全方位补助,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期间,累计拨付作业补贴近6000万元,完成购置补贴9100余万元,受益农户近3000户,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2亿元。
  2.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采取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措施,稳步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烘干等技术,全面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430台、粮食烘干机250台、联合收割机235台、大中型拖拉机589台、育秧流水线103台,新建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25家,全市批次烘干能力达到4300吨位,建立规模化育秧点65个,完成了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市(县)项目建设,建成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镇(乡、街道)7个,水稻生产机耕、机插、机收率分别达到99%、80%和99%,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被授予全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称号。
  3.农机推广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智慧农机”发展跃上新台阶。
  通过加大农机项目扶持力度,开展农机科技创新大行动、农机科技下乡、巡回培训辅导、现场演示等活动,大力推广先进高效机械,促进农机科技的应用转化。“十二五”期间,累计推广新型实用的农业机械13000余台(套),实施设施农业补贴项目42个,补贴搭建设施大棚面积68万平方米。建设了一批设施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智慧农机应用基地。建成全国设施农业装备和技术示范单位1家、浙江省农机示范镇1个、各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园区)96个。
  4.农机公共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度拓展。
  通过加强引导,创新机制,规范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着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机合作社52家,总数达到71家,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70%以上,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社1家、农机合作社联合会1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各3家,宁波市级农机合作社9家。新建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共5家。实施农机库房建设项目31个、2万平方米,受益农机合作社31家、农户769户。拓展农机信贷融资渠道,累计发放农机信贷资金1175万元。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机械284台,跨区作业面积达26万余亩,跨区作业收入达1845万元。
  5.农机化技术培训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围绕全市农机推广重点,创新工作内容和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插秧机、收割机、耕作拖拉机、烘干机等为主要内容的操作、维修技术培训,结合现场示范指导,切实提高农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十二五”期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4期,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2.8万余人次。建立农机远程教育点41个,累计开展远程教育培训1.2万余人次。同时,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与报废补贴,增强农机驾驶人的法制观念和保险意识,减轻农机手负担。“十二五”期间,共有312台联合收割机、1164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参加了农机政策性保险,1903辆拖拉机进行了报废补贴,共计下发报废补偿资金309万元,政策性保险资金35万元。建成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省级农机安全镇17个、省级农机安全村13个、宁波市级安全合作社21家。
  (二)发展形势
  当前,余姚的农业机械化已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财税政策和扶持措施渐趋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良。二是基层对先进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伴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耕地逐步向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劳动和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先进、高效、环保、舒适型的农业机械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农机化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农机装备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绿色、智慧农机、“互联网+”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既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化、智能化成为农业机械化新的转型增长点。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市农业机械化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农业各产业、各环节农机化发展差距大,山区乡镇农机拥有量远远低于平原乡镇,果蔬、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机械化程度远远低于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领域的机械化程度。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民生产生活改善要求。农机社会化服务仍然存在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链条不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与农民群众的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农机维修行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因维修不及时农机无法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三是农机人才队伍跟不上农机装备发展要求。农机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难以熟练掌握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直接影响了农机使用效率和效益,也制约了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做好“十三五”时期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农机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农机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巩固首批全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建设成果,着力打造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典型样板县(市),到2020年末,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5%以上。突出粮食生产机械重点,统筹兼顾特色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加快生态和节能农机应用,发展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加大山区农业机械的引进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1万台(套)以上。
  2.农业“机器换人”步伐进一步加快。
  加快推进浙江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市)创建步伐,力争在2017年创建成为全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推进“智慧农机”、“农机物联网+”应用,到2020年末,建成“农机物联网+”示范点3家。
  3.农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创建社会化水平更高、区域布局更合理、服务链更长的农机服务主体。到2020年末,新建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3家、农机合作社13家、作业服务公司5家,创建宁波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
  4.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巩固。
  “平安农机”创建进一步深化,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和农机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农机事故主要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变型拖拉机信息登记纳入全国统一的变型拖拉机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拖拉机的登记和源头管理。
  5.农机发展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完善农机人才、资金、政策和创新措施,提高农机科技转化能力、惠农服务能力及科普和宣传能力。实施农机节能减排工程,探索秸秆收集处理的农机化新技术,秸秆机械化处理、资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培育农机职业经理人,培训农机人员2万人次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实现“机器换人”新发展。
  一是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因地制宜,研究部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争取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0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2亿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1万余台(套)以上,受益农户3000户以上。二是推进先进农机的快速发展。扶持高效、节能、实用新机具的推广,保持先进农机动力年增长8%以上,继续实施好拖拉机、收割机的报废补贴和更新补贴政策,每年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落后农机动力5%。三是优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巩固提升全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做好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育秧播种设备等农业机械的更新升级,未来五年,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地位。开展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示范,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烘干率65%以上。四是加快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继续推广水稻机插新技术,扎实推进水稻机械穴直播等新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作业率85%以上。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协调研究,加强与农技部门、农业专家技术对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五是实现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引进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领域适用的一大批先进适用特色机械,加快推进水产畜牧养殖、果蔬种植全程机械化,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机智能化技术,推进无人种植、植保、耕作、平整、收获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加快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步伐。
  (二)大力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智慧农机新领域。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推进农机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制和引进蔬菜种植、收获机械,突破或填补部分农业产业农机应用空白。二是补短板、填空白。引进榨菜收割机、梅干菜烘干机、玉米收割机、蔬菜加工等机械,逐步推进姚南山区的笋干菜、姚北地区的梅干菜等地方传统特色名菜加工机械化,同时,开展农机生态保障行动,积极探索秸秆收集和处理的农机技术,减少焚烧现象,秸秆机械化处理、资源利用率达到90%。三是加大智慧农机新装备引进力度。围绕传统农业“省工、节本、增效”目标,大力推广新农机、新技术的应用,在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四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农机购置、设施农业建设补贴办法,鼓励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生产经营企业加大“智慧化”农机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智慧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五是加大农机科技项目工作力度。通过农机科技项目建设,开展农机技术示范,举办各类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现场会,加快推进新农机、新技术的落户,探讨农机科技项目效率提升的新途径。每年申报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个以上。
  (三)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新突破。
  一是开展农机合作社提质工程建设。分批实施农机合作社农机库房建设,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带动范围广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注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内涵、多层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增强农机合作社竞争实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创新农机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探索农机装备租赁等新形式,延伸服务产业链。开展“企社共建”,引导农机企业与合作社共同组成多元化维修服务网络,形成区域化、网格化、层次化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新建区域性农机维修和服务中心3家、特色农机合作社13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家。三是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建基地、联基地,开展合作共赢。从创新服务入手,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联合会、农机服务组织等平台的中介作用,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益。四是完善信息公开。强化信息平台管理,完善农机化信息宣传网络,开展专题效率,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和宣传效率。
  (四)大力创新农机培训教育模式,打造农机科技新队伍。
  一是抓好能力拓展培训。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机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农机职业经理人等人才培养,培育农机职业农民,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二是抓好素质培训。开展农机综合人才培训,培养一批能操作、会维修、懂安全、善经营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使更多农民掌握先进实用农机技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与职业技术鉴定培训结合,与相关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结对,与相关项目、科技下乡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民转岗就业。未来5年,培训农机人员2万人次。三是抓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根据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和队伍建设实际,抓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依托农机科技、服务、安全及相关扶持政策,拓展鉴定范围、数量和质量。
  (五)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网络建设,建立安全监管新体系。
  一是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分解农机安全责任到镇、村、合作社、维修网点、驾驶员,确保农机事故主要指标控制在市政府和宁波市农机局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二是做好农机安全的源头管理。强化农机牌证管理,做好拖拉机、收割机的年检工作,做好外籍拖拉机及相关农业机械的登记备案工作。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农机公安联合执法体制,强化农机免费实地检测、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农机报废和政策保险等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机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各乡镇、街道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明确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强化要素保障,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争取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科技推广项目等促进农机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配套安排相应资金,协调地方政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农机化正常运转,加大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示范项目、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项目工程。同时,要加大对农业设施用地的支持力度,统筹协调优先解决烘干机房、农机库房等农机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三)加强农机宣传,为农机化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完善农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农机信息员的培训,积极创造良好的农机宣传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巧借平台,充分利用农机网站、农机微博、综合媒体,积极主动、又有针对性地落实具体宣传计划和措施,做优农机宣传。
  (四)强化队伍建设,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深入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队伍、一支专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及一支农机操作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实用人才队伍。加快农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形式多样化,通过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现场指导等手段,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7〕38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农机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