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7
索引号: 002972698/2017-1909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7﹞34号 生成日期: 2017-05-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事业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红十字事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宁波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和《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实际,编制余姚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红十字系统从卫生系统剥离、机构独立运行的最初五年,是余姚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开拓创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和深刻变革的经济社会形势,面对公益组织迅速发展形成的竞争态势,面对网络风波对红十字会公信力的考验,全市红十字系统始终坚持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推动各级红十字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应急救灾、人道救助、现场救护、造血干细胞和器官(遗体)捐献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红十字组织全覆盖。公立学校红十字会建会率100%,东方万瑞学校成立宁波市首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红十字会。马渚中心卫生院率先成立医院红十字会并冠名为市红十字医院。五年累计发放救助款物价值1380.7万元,近4万户困难家庭受益。共培训红十字救护员9900余名,普及培训10万余人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累计入库1052人,捐献4例;器官捐献志愿者累计登记28人,捐献3例;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累计登记84人,捐献9例。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为我市开创“十三五”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三五”时期,余姚经济发展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对于我市红十字事业来说,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具备新优势,也面临新挑战。
  一方面,发展优势十分明显。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重视加强群团工作和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为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治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红十字会“十大”召开,指明了发展方向;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供了良好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增强了精神和物质基础;市和乡镇(街道)两级红十字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
  另一方面,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经济运行处于L型阶段,社会捐赠资金锐减趋势明显,公益组织发展方兴未艾,红十字会面临的压力继续加剧;基层基础比较薄弱,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人道救助实力不强,无法满足群众的人道需求;刚性保障和机制化手段欠缺,专业化人才要素制约明显,“生命关爱”工作特色不强。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确保我市红十字事业继续走在前列。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我市红十字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八八战略”,贯彻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和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加快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方向,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夯实基础,合力打造“阳光红会”,促进我市红十字事业更上新台阶,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确保余姚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的更大支持。
  今后五年,我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围绕中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党委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把红十字事业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政治性。
  ——坚持依法兴会。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依法治会,依法兴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职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自觉接受法律和社会的监督。
  ——坚持务实创新。
  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和自身所能,坚持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创新创优,推动专业化、项目化、机制化、信息化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保持先进性。
  ——坚持人道宗旨。
  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把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生存和发展境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坚持发挥特色。
  注重错位发展,突出“三救”(救灾、救护、救助)“三献”(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献血)法定职责,重点凸显“应急救护”和“生命关爱”的优势,加大人道传播力度,提升感召力和影响力,彰显独特性。
  三、发展目标
  ——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
  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建成。到2020年,力争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备灾救灾仓库,全市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红十字人道救助实力进一步增强。
  筹资机制不断完善,捐赠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到2020年,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募集救灾救助款物累计总额达到1000万元。
  ——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全市红十字救护员占户籍人口比例新增2%,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新增15%。
  ——红十字生命关爱工作进一步深化。
  造血干细胞、遗体与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动员、激励和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到2020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达1500人,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达200人。
  ——红十字精神及其理念进一步传播。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红十字事业的知晓率、美誉度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红十字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乡镇(街道)、村(社区)红十字组织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全市各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稳固发展原有10支专业化红十字志愿队伍,每年开展项目化志愿服务,按专业、分领域、有特色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备灾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快速高效的红十字应急救援机制,不断完善红十字应急预案,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加强红十字备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积极利用各方资源,通过联建、整合、租赁等形式合理布局备灾仓储,逐年增加投入资金,因地制宜配置应急物资和装备,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的备灾体系。
  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建立民间志愿救援队伍协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打造专业化救援队伍,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救灾救援信息共享、人员联动、物资协调等机制,按照科学、有序的原则,整合系统资源,参与政府统筹的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发挥红十字会在现场救援、款物募集、物资发放、心理抚慰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二)打造项目品牌,增强人道救助实力
  探索筹资救助新机制,以项目筹资为载体,积极探索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领域的项目融合,努力构建“政府引领、部门协作、社会捐赠”相结合的长效筹资机制,打造体现红十字特色的人道救助品牌。
  加强与报社、企业、商会、协会和基金会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倡导“微公益”,尝试“众筹”等新兴公益筹资渠道。拓展救助服务领域和覆盖面,形成社会化、多样化、机制化的筹资救助格局。
  健全各类捐赠管理制度,提升项目执行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捐赠者资料库,发展固定捐款人,加强联系互动,尊重捐赠者意愿,落实定期反馈、信息公开、表彰激励等机制,提高捐赠服务能力,争取更加广泛而持续的支持。
  完善基层红十字博爱救助金运作模式,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延伸人道救助范围,探索实施新的博爱公益品牌项目。
  (三)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救护培训水平
  深化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按上级有关要求建立应急救护培训保障资金。
  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五进”活动,扎实推进电力、旅游、公安、消防、教育、交通、安监、建筑等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培训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应急救护培训示范社区、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室(馆)建设等工作。完善救护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应急救护远程教育和管理,继续推广普及“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
  强化应急救护培训质量保障,以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为依托,执行“四统一”标准,开展评价督导工作,不断提高救护培训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
  (四)丰富服务内涵,依法开展生命关爱工作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依法依规开展造血干细胞、遗体与人体器官(角膜)捐献等工作。以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为抓手,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三献”登记站,开展多网点登记工作。
  丰富服务内涵,深化登记者、捐献者家属人道关怀举措,完善对捐献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社会保障、激励和救助等褒奖政策。
  密切部门协作,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沟通与联系。巩固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宣传动员模式,逐步提高无偿献血者的入库率,进一步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
  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表彰工作。加强先进典型宣传,营造志愿捐献者“个人自愿、家庭支持、单位重视、社会赞誉”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大宣传格局,提高红十字会影响力
  牢固树立传播先行理念,把传播红十字文化与争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重要节日,评选表彰红十字好人好事,依托主流媒体广泛开展主题系列宣传活动。
  创新红十字宣传传播机制,加强部门联合和上下联动,充分利用新闻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文艺宣传等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红十字宣传工作,构建红十字宣传大格局,唱响红十字好声音。
  继续深化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宣传,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重正面舆论引导。
  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增强信息发布的公信力和引导力。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多方支持,营造发展环境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健全保障和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与红十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容,主动争取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为红十字会依照法律、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理事单位的联系沟通,为红十字事业发展争取相关的政策扶持、人财物保障和有利条件。
  努力建立稳定的政府委托和购买服务机制,探索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救援队建设等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主动与企业、社团、社会爱心人士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凝聚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红十字事业加快发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事业基础
  充分体现民主办会,加强理事队伍建设,完善理事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村(社区)红十字组织,因地制宜、建管结合抓好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和“博爱家园”项目建设,使红十字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学校红十字会作用,巩固学校主阵地,继续推进省红十字达标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稳步开展“探索国际人道法”项目。以宣传传播、救护培训、人道救助、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少年参与人道事业,服务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落实《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宁波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和规范化。
  (三)推进机制创新,提高治会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委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积极有为,着力推进机制创新。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切实加强红十字会的自身建设,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红十字会法和章程,树立依法建会、依法治会的法治理念,加强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
  建立健全定期审计制度,邀请审计部门或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根据“两公开两透明”的要求,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红十字选人用人机制,加强红十字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培养,着力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自身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立足全局、品德高尚、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队伍。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7〕34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