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7
索引号: 002972698/2017-1908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7〕113号 生成日期: 2017-1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加快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8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部署要求,根据《关于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甬党办发〔2016〕89号)和《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2017年推进工作要点》(甬保试〔2017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全面开展保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出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全面践行“全域保险”发展理念。将现代保险业的功能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发推广一批新的保险创新项目,加快构建我市“全域保险”格局。

  (二)加快打造保险全产业链。全面推动我市保险业加快发展,建立保险工作机制,培育和引入创新型保险机构和保险创新人才,鼓励保险机构积极运用保险工具进行产品创新,组织举办保险系列宣传普及活动,打造保险创新全要素生态体系。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引育结合,加快保险产业集聚发展。

  1.引育总部型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大力度引进总部型保险法人机构落户余姚,争取组建保险法人机构。引进和培育保险资产管理、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后援服务等功能性总部机构。吸引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落户,优化保险中介市场结构,推动保险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各乡镇街道)

  2.打造保险全产业链。积极引进设立专业型、区域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带动智能制造、保险科技、医养健康、长期护理、汽车、安全管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通过打造保险全产业链,实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精确化、定制化供给,推动保险从风险保障向全面风险管理的功能转变,促进保险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各乡镇街道及市直有关部门)

  3.推进保险投资项目引进。利用“浙洽会”姚商大会等平台,联合各机构部门开展保险投资项目招商工作,吸引全国各地大型国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外商、浙商、甬商投资我市保险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险资投资余姚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金融办)

  (二)提升能级,加快发展“全域保险”。

  1.提升保险业发展能级。优化保险产业结构,指导保险机构开发余姚市场专属产品。推动各保险机构在制度、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持续开展全方位创新探索,加快形成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创新成果。(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2.加大保险资金引进工作力度。鼓励保险公司以股权、债权、大额协议存款等方式参与全市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房、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医养产业和民生工程,重点项目优先向保险资金倾斜。(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

  3.推动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开发涉及技术转移、自主研发、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保险产品。重点发展科创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新型险种。推进“首购首用”重大新产品、技术装备质量保证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助力“中国制造2025”。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实施方案,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产品责任保险和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加快发展产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研发人员人身保险、专利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推进多方参与的科技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加大推广政策性出口信用险,推动发展进口信用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风险保障。推出余姚市“千人计划”综合保险项目,有力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在人身安全、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5.推动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支持保险公司设立保证保险专业服务机构,采取“银政保”合作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鼓励开发小微企业专属保险产品,推进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试点工作。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等,丰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人民银行余姚市支行、银监余姚办事处、市金融办)

  6.推动保险业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收汇保障和保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服务,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支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争取政策资源,降低投保门槛,加大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出口业务大统保企业的参保需求。完善小微企业承保模式,提升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成长潜力,加快培育我市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发展进口信用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风险保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7.推动保险业服务企业上市及兼并重组。鼓励保险公司利用综合金融优势,开展高管董事责任险、资产并购保险、保荐机构先行赔付责任保险等创新产品,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整体风险解决方案,为企业上市、并购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8推广完善公共安全领域保险。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按照“保险+服务”模式,提高公共安全领域和社会薄弱环节的保险覆盖面。在全市推进电梯安全综合保险制度,提高电梯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设工程综合保险扩面提升,探索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开展校园安全综合保险,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加快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保证保险扩面推广;加大城镇老旧住房综合保险和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巡查力度,扩大居民住房和食品安全保险范围;进一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化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林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金融办)

  9.完善“三农”保险服务体系。以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努力实现区域主要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农机库房和农业机械等涉农保险可保产品、可保区域全覆盖,积极发展农业全产链、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保险服务力度。(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农机局、市金融办)

  10.提供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优化税优健康保险试点,搭建健康保险平台,实现商业保险与社保体系有效对接。推动税优健康险产品与操作流程双优化,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更充分、消费体验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保险机构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护理机构。鼓励保险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或平台合作,提供基于健康保险产品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智能诊疗等服务,实现保险与健康养老、休闲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办)

  11.创新保险方式,开展社保“委托经办”试点。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批准承办经办部分社会保险业务,参与医保异地大额票据核查等经办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统筹;探索商业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工作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办)

  12.加强社会特殊群体的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采用“保险+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手段,解决特殊人群的痛点、难点问题。鼓励政府和社会慈善机构利用保险手段实现弱势群体救助的普惠性和精准性,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稳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推动发展各类年金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广高龄老人意外保险、独生子女家庭综合保险等产品。(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金融办)

  (三)明确职责,协同推进保险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研究部署我市保险创新工作各项重大任务,协调督促推进各项保险创新工作,总结评估保险创新工作。各相关工作单位按照工作分工制定实施细则,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承担日常组织、协调、指导工作。(责任单位: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加大政策扶持。对保险机构的引进设立、重大平台建设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重大优质项目经认定后可实行“一企一策”予以重点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对开展保险创新项目的保险机构给予相应补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招商局、市金融办)

  3.加强保险人才培养。实施“泛3315计划”,结合人才强市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创新型、紧缺型高层次专业保险人才。提升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效能,加大保险人才和团队引进扶持力度,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强本地保险人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适合保险创新的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及互联网等开办专门的保险频道或节目栏目。推进保险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将保险教育列入市干部培训课程,提高各级干部使用保险工具的意识和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金融办)

  附件: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潘银浩

  副组长:李森苗 薛晓伟

  成员:杨国元 市政府办公室

  马民龙 市政府办公室

  夏向明 市委组织部

  柳科 市委宣传部

  高权 市发展和改革局

  朱小国 市教育局

  朱刚 市科技局

  茅建刚 市民政局

  王文辉 市财政局

  陈为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鲁海滨 市环保局

  谢高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蔡柏灿市交通局

  陈建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

  金浩明 市农林局

  陈岳阳 市农机局

  刘国钧 市商务局

  陈亚南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蒋狄波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孙雪波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宋越敏 市金融办

  周望转 市国税局

  岑杰 市招商局

  陈春岳 人民银行余姚市支行

  史剑波 宁波银监局余姚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承担日常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宋越敏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推动保险创新建设各项工作。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7〕113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余姚市保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