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7
索引号: 002972698/2017-1910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7﹞8号 生成日期: 2017-01-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2016-2018)》(浙农专发〔2016〕46号)、《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的通知》(浙农专发〔2016〕69号)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高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甬党发〔2016〕5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现有基础
  我市的农机化事业伴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机械向高效农业机械、产中机械向产前产后机械、传统农机向现代农机的跨越式发展。农机总量大幅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效益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连续多年出台各项惠农助农政策,对机械购置、水稻机插及育秧、油菜和大小麦机械化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机具停放进行全方位补贴,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期间,累计拨付作业补贴近6000万元、购置补贴9100余万元,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2亿元,推广农机具1万余台,受益农户近3000户。至“十二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61.8万千瓦,拥有耕作机械4196台、联合收割机785台、水稻插秧机738台、谷物烘干机316台套、茶叶加工机械6561台套、果蔬加工机械751台套、畜禽养殖机械831台套,水产养殖机械7581台套,冷藏保鲜设备155套,拥有农机合作社71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1家、农机合作社联合会1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家、宁波市级以上示范社9家,全市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我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等称号。
  二、总体要求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创建要求,以全面推进农业“机器换人”为目标,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农机装备覆盖率、渗透力、适用性、通用性、共用性,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创新水平、管理水平、政策及队伍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以粮食为主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力争2017年建设成为农机装备水平高、全程服务能力强、创业创新活力大、安全生产形势好的示范市。
  三、创建目标
  通过两年努力,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和质量安全监管“五大体系”更加完善,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和产业发展更加协调,“智慧农机”建设深入推进。到2017年,全市新增农机装备2000台(套),农业各产业环节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巩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保持在90%以上;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进度,着力提高无人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秸秆处理等农机技术,粮食生产农机耕作、种植、收获、烘干环节装备保障水平达到100%、70%、80%和80%,水稻高效植保机械化率60%以上,稻麦机械化烘干率65%以上,秸秆处理机械化率90%以上。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推进。
  加快蔬菜、油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装备引进示范和推广,建成蔬菜育秧流水线播种基地2家,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家,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家;大力提升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名优茶加工、大宗茶修剪、采摘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畜禽养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畜禽养殖机械的引进和推广,重点引进饲料加工、配送和投喂机械、畜禽粪便处理机械、防疫设备等,规模以上养殖场自动喂料、环境控制、排泄清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大力推进农机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建成农机作业服务公司4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1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3家、农机维修中心3家、农机培训中心3家;积极开展农机合作社典型示范,建成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宁波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
  ——农机农艺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
  积极整合农机农艺有关专家,建立健全农机和农艺协作机制,由市农机局、市农林局抽调相关专家,成立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力争在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取得新的突破。
  ——“互联网+农机”建设初显成效。
  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农机”“物联网+农机”建设,依托新型农业、智能温室等高效设施,以蔬菜育苗、花卉园艺等为重点,开展温湿度自动、远程控制,作物长势智能监控,土肥检测等配套设施装备建设,建成3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并利用互联网纳入“宁波市智慧农机WEBGIS管理系统”,开展监控和调度管理工作。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实现农机事故“死亡次数、死亡人数、万台死亡率”三项指标稳定下降,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成果,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7个,宁波市“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24个。
  ——农机技术培训更加全面。
  进一步健全农机培训网络、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到2017年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5000人次以上,其中农机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次以上。
  四、创建内容
  (一)完善补贴政策,提升各产业机械化水平。
  根据创建目标,研究制定农机新补贴办法,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等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技下乡、现场展(演)示、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重点提升水稻、茶叶、畜牧等产业机械化水平。
  1.水稻产业。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主要分布在平原稻区16个乡镇(街道)。以产粮乡镇(街道)为重点区域,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重点对象,大力推广高性能新型作业机械,逐步淘汰老旧机具,整体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机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并在机械穴直播、机械筑埂等技术环节取得突破。重点推进水稻机械化穴直播、烘干、植保、耕作、收获、筑埂及育插秧标准化作业等技术应用。重点推广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大马力粮食收获机械、精量穴直播机、筑埂机、大马力拖拉机、粮食烘干机,以及无人植保飞机、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等高性能机械。
  2.茶叶产业。
  我市茶园面积约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乡镇。以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等山区乡镇为重点区域,以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基地、茶叶加工企业等单位为重点对象,推进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作业,实现提质增效,促进茶叶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机械化修剪、采摘、名优茶加工等技术应用。重点推广修剪机、采摘机、田园管理机及名优茶加工机械。
  3.畜牧产业。
  我市畜禽养殖以生猪和家禽为主,规模化水平较高,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场30家,水禽存栏1500羽以上28家,旱禽存栏3000羽以上11家。以畜禽养殖重点乡镇(街道)为重点区域,以合作社、牧场、养殖大户等为重点对象,推进规模化、自动化、生态型牧场建设。重点推进机械化畜粪处理、自动投喂、饲料加工、温湿自动控制等技术应用,重点推广畜粪处理设备、自动投喂装置、饲料加工机组、湿帘降温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机械设备。
  (二)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物联网+”应用。
  加快推进智慧农机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机装备引进试验,以蔬菜、花卉、水果等产业为重点,推广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高效设施,配套应用光温水肥自动控制、作物长势智能监控、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等设施装备,打造智慧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温室植物、土壤、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无线传输和自动控制。
  1.建设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以精品蔬果、花卉产业为突破口,鼓励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园区等具备条件的单位,完善智能化设备,加快“物联网+农机”技术的推广步伐,创建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进行温度、湿度、喷淋等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实现种植区内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管理,建成示范基地3个。
  2.引进梅干菜烘干技术。
  雪菜是我市姚西北地区传统作物,人工翻晒是雪菜制作成梅干菜的传统制作方式。鼓励引进梅干菜机械化烘干设备,进行连续性热风循环烘干方式应用试验,克服人工翻晒场地和气候影响的限制,减少异味扩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单套设备每小时加工生产梅干菜200kg以上,可有效带动雪菜种植、加工和销售,增加农户收入。
  3.引进鲜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鼓励从事鲜玉米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引进自走式鲜玉米收获机,创建鲜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区,开展应用试验与示范,年机械化作业300亩以上,解决我市鲜玉米人工收获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难题,实现玉米生产耕种收、植保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规范建设,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资源的整合和对接,努力培育建设覆盖全程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服务主体。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项目资金230万元,新建农机库房2600平方米。
  1.建成省级以上示范农机合作社5家。
  到2015年底,全市拥有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3家。2016-2017年,按照做精、做强、做优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功能培育建设,实施农机服务组织提质工程,促进晋档升级、规范发展;根据全市区域分布特点,重点扶持姚中、姚西农机合作社开展示范创建,争创省级以上示范农机合作社不少于2家。
  2.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家。
  根据全市粮食生产分布,选择姚东三七市镇、姚西马渚镇两个粮食主产区开展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培育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建成“2+N”(即作业和维修功能+培训、销售、产后加工等1个以上功能)粮食生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家。根据姚北蔬菜生产区域特点,重点培育“2+N”蔬菜生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家,加快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残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新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蔬菜生产。
  3.建成农机作业服务公司4家。
  积极探索农机企社共建新模式,以农机合作社为突破口,加强与农机经销企业的合作,通过强化网点布局、基础建设和人员培训的方式,促进合作社转型发展。至2017年底,计划新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4家。
  (四)整合相关资源,建成农机农艺融合机制。
  组建由农机农技专家及农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示范基地(园区)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技术小组,引进开发适用农机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和种植模式,健全农机农艺融合机制。以市农业机械学会为平台,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示范园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点。
  1.创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1个。
  目前,我市油菜生产已基本实现耕作与播种环节机械化,收割环节仍以耗时耗力的人工收割为主。市农机局、农林局专家组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小组,引进植株较低、紧凑性好、耐密植的油菜品种,促进品种改良与后期管理,开展油菜收割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攻关,在试验基础上,选择适宜机械化收割的油菜品种。选取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机合作社创建示范点,实现油菜从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辐射周边乡镇(街道)。
  2.创建蔬菜自动化育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1个。
  组建蔬菜自动化育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小组,在姚西北选择1家智能育秧大棚的蔬菜种植基地,创建蔬菜自动化育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选择以西兰花为代表的种植面积大、适宜机械移栽作业的蔬菜品种,引进蔬菜播种流水线、蔬菜移栽机、无人植保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开展蔬菜流水线播种、智能化大棚育苗、机械移栽、无人机植保等机械化作业与示范,以点扩面,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
  (五)加强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农机”建设。
  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机事故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
  1.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力度。
  健全农机公安联合执法体制,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加强农机牌证监管,做好拖拉机、收割机的年审年检,完善外籍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备案登记制度,实施农机免费实地检测、农机报废和政策保险,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水平。
  2.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机制。
  加强农机服务市场监管力度,落实农机服务保障措施,规范农机服务市场秩序。积极组织开展农机质量月活动,集中开展质量宣传、质量调查;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网络,倡导农民自主购机,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妥善处理产品质量投诉,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大力开展农机人才培育,优化农机队伍结构。大力开展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等岗位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适用性。大力开展农机新理念、新要素培养,加快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政策法规、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农机管理的政策执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完成农机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
  五、创建进度和资金安排
  (一)创建进度。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
  创建期限为两年,自2016年1月-2017年末。
  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
  完成发展基础调查,确定主要目标,申报创建计划,成立工作组织,建立工作制度,印发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
  完成农机装备新增、更新、发展,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省级(含)以上示范合作社创建,农业“机器换人”产业示范工程建设,示范乡镇建设,以及农机新装备引进试验,实现主导产业薄弱环节机械化实现突破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3.验收总结阶段(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
  开展创建目标完成进度自查,做好作业、服务、覆盖水平调查,以及材料收集、整理、总结,完成创建验收。
  (二)资金安排。
  项目建设资金总额9250万元,中央、宁波市和余姚市各级财政安排资金397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省农业“机器换人”创建工作,成立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市农机局具体落实,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市供销联社等密切协作,乡镇(街道)配合实施。结合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确保创建工作圆满成功。
  (二)加大资金投入。
  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机购置、农机科技推广及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落实财政扶持资金,保障乡镇(街道)工作经费,加快农机装备、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目标考核。
  加强对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创建工作目标进度管理,明确重点工作、具体措施和时序进度,及时动员部署,保持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制定创建措施,丰富创建形式,落实创建内容。加强工作联系,切实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工作进度安排表。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7〕8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