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6
索引号: 002972698/2016-19071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6〕59号 生成日期: 2016-08-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余姚市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2016年余姚市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6年余姚市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综合能力的关键一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及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交通治堵决策部署,结合《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方案》(余政发〔2015〕76号)精神,制定2016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富”、“两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委“双驱动四治理”决策,以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余姚为目标,依托前三年交通治堵取得的成就,以公交优先为核心,整合网络、方式、信息流与管理措施为抓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打好基础,引导交通出行结构优化、秩序改善、效率提高。
  二、工作目标
  紧扣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五年行动的步骤安排,年内主城区公交分担率(不含步行)再提高1个百分点;主城区新增专用停车位4000个以上,其中社会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省级治堵重点道路机动车守法率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5%以上;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96公里;新建投用桥梁一座,改建桥梁两座;新辟特色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公交路线2条;完成2条公交线路提速任务,中心城区每日通勤时间力争平均在30分钟以下。
  三、重点工作
  (一)打造品质公交,推动效率优先
  以提升全网运行效率为方向,以提升两率(即公交分担率和满意率)为目标,以三大举措(即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公交线网、打造智慧公交)为抓手,在常规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力争市区公共交通满意度再提高1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优质的公交出行体系。
  1.加强公交设施保障,提升公交服务水平。2016年建设公交首末站4个,其中主城区新增1个,力争完成2个;同时做好中、远期场站项目的规划论证和挖掘储备工作。全面运行公共交通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公交线网,提升运营效率。继续以“减重复、扩覆盖”的原则,深入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工作,提高整体运行效益。继续梳理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等客流集中节点,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条,全市域净增公交运营线路20公里;适时开设大站快车线,提升公交直达性和便捷性;继续筛选2条公交线路完成提速任务,高峰期间平均运营时速15公里/小时以下的提升20%或达到15公里/小时,15公里/小时以上(含)的提升10%;持续开展特色公交服务,通过开通夜间公交、直达公交、快速公交等特色线路,丰富常规公交线网类型,满足多样化需求。
  3.加大创新技术应用,提高公交智慧、绿色水平。结合“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动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创新,完善公交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公交服务管理水平。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鼓励传统出租汽车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经营渠道,融合发展,提高运营效率;通过“一增一减”,全市新增公交车辆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50%以上。
  (二)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提升机动车运行效率
  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道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道路网络在疏堵保畅中的基本载体作用。
  1.加快快速路网建设,加强组团间快速联系。继续推进“十纵十横一连二通道”的干线公路骨架网,2016年,我市将全面完成329国道黄家埠段拓宽改建工程, 329国道余姚段灾后恢复重建(大修)工程、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姚州大桥至329国道)建设,全力推进杭甬高速至宁波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夏巷互通至61省道段)建设,不断完善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2.完善区域联系通道,推动区块融合发展。基本完成四明西路(直江路-余梁公路)、金山路一期(金山名苑西-中山北路)等一批道路新建、改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3.活化支路网络效能,均衡道路交通负荷。加快城市支路网规划研究,提高中心城区支路网密度。整合背街小巷、完善支路网体系,建成金地北侧地块配套道路等支路,完善道路系统的“微循环”,提高市民出行便捷高效。
  (三)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缓解静态交通压力
  2016年以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为核心,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停车位新增,落实临时停车场增改,强化停车秩序管理,推动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1.加强专用、公共停车场建设。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000个以上,其中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针对医院、商场(菜场)、学校和办公楼宇等停车紧缺单位,建设、挖掘、利用区域内临时停车资源;盘活闲置用地,加大政策扶持,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确保城区停车场增改工程尽早完工。
  2.推进宜居和谐社区停车建设。在挖掘老旧小区内部停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治理、“三改一拆”及闲置空地、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利用、微循环交通、停车错时共享等手段推进停车难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区域缓解一批、区域规范一批”的联动机制,开展创建无违停街道(社区)工作,稳步推进主城区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整治的全覆盖工作。主城区范围完成老旧小区停车位综合改造2处,停车位550个以上。在缓解老小区停车难的基础上,协同属地政府、交警、城管、消防等部门,加强停车管理,杜绝车辆占用消防通道,保障小区生命通道畅通。
  3.强化停车秩序、提高资源使用率。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城市核心区域违法停车查处力度,保障停车、行车有序运行;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对屡禁不止乱停车地段进行媒体曝光,遏制路内违法停车现象;合理控制必要的道路停车泊位数量,协调动静态交通关系;优化现有道路停车泊位管理,提高路面停车位使用周转率。
  4.深化停车建设模式创新。理顺地下空间开发机制,鼓励利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交通枢纽等结合建设模式。严格执行新版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并重点关注地下停车库、地下公共停车场和地下过街通道等项目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发展产业化,探索完善停车产业投资建设运营体制机制,鼓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向社会资本开放,推动公共停车场实施落地。
  (四)加强慢行交通建设管理,提高慢行交通品质
  整合公交慢行网络,改善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周边慢行换乘环境;完善慢行系统连续性,逐步贯通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缺失段,构建畅通出行链。提高慢行空间品质与便利性,结合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三江六岸建设,梳理步行道、自行车道空间。推进公共自行车“增点、提质”。
  1.整合公交慢行网络,构建畅通出行链。结合城区品质提升,整治背街小巷,提高慢行可达性;改善一批公交首末站、公交停车停靠站等站点周边慢行换乘环境;处理好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衔接,引导“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构造畅通出行链。在重要商业街道口适时谋划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并与大型地下停车场互通,减少区域内人车平面冲突,以及结合道路提升整治,逐步贯通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缺失段,进一步完善慢行廊道。
  2.提升慢行舒适度,支撑城市品质提升。以“三江六岸”为核心,构建舒适、连通的城市中心区慢行休闲体系,结合姚江干流整治力争完成滨江休闲带等工程建设。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契机,推进府前路历史街区改造一期等项目建设,形成居民慢生活、慢出行的空间格局,以慢行系统串联历史人文景观。结合公交站点、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和公共自行车网点,完善私人自行车停放点;加大惩治占道设摊等违章行为,形成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安全有序、舒适畅通的环境;加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整治,提高通行的连贯性和舒适性。
  3.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结合城市开发建设次序,居民出行需求特点,继续加密完善公共自行车站点,以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灵活、便利的优势,服务短距离出行,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城区实现手机APP租借公共自行车功能。深入剖析租还车热点、难点区域,提出应对措施;合理布局备用车辆现场停放区域,完善系统调试升级;推广“社企共建”、“企企共建”等创新形式,开辟多元化管理模式,开展第三方评估,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模式。
  (五)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以秩序优效率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加强交通严管力度,突出重点路段、突出重点时段、突出重点车辆,协调快慢交通、客货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
  1.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协调快慢交通关系。继续深入开展重点交通违法整治。突出重点路段,严厉查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机动车违法停车、路口违法穿插排队车辆等9类交通违法行为。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治堵重点道路和样板路段内交通信号灯统一协调控制、路口电子警察和视频覆盖率分别达到95%以上,确保机动车守法率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5%以上,且无违法停车现象。突出重点时段,针对早晚高峰、重点节庆、重要活动时段,加大警力投入,加强管理引导,确保重点时段通畅。突出重点车辆,进一步加强工程车管理,建立工程车综合治理常态长效机制,切实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2.突出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工作,规范秩序提升品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效应,通过优化道路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等措施,破解道路路段拥堵难点,改善重点区域交通运行状况。深化城区交通秩序重点区块管理,开展学校、医院、商(市)场和交通枢纽等“四边”交通拥堵专项整治,有效治理2个学校周边、1个医院周边、2个商(菜)场周边和2个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区。以交通管理优化促进交通设施功能提升,推动区域交通品质提升。
  (六)强化交通需求引导,促进供需平衡发展
  强化交通需求引导,通过直接或间接措施,调节交通需求总量,减少出行资源消耗总量,均衡出行资源消耗分布,力求供需矛盾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转变。
  1.加强经济杠杆作用,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总量。积极推动《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通知》(甬价费〔2014〕48号)和《关于进一步明确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甬价费〔2015〕49号)的落实,切实提高道路停车收费率,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停车供需的调控作用。
  2.优化需求管理政策,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扩大道路可变车道实施数量,充分发挥交通性干道通行能力与生活性支路限时停车功能。
  (七)建设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行整体效率
  创新交通信息工程建设路子,整合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升交通调度组织、信息出行服务和应急救援指挥等智慧管理水平。
  1.推进城市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各系统、各部门数据信息。基本建成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和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开发建立城市公交运行指数。着手开展与市场资源力量(如高德地图)等合作,提升交通信息开发水平,提高市民信息获取的便利度。以公众服务为导向,推进城市交通数据逐步开放,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服务。深化交通指数的综合应用,为治堵管理、决策和评价提供服务。分析交通运行状态数据,编制“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评估年度报告”;针对拥堵程度季度排名前三名的拥堵道路,分析拥堵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深化智能化公共交通调度系统,重点做好公交运行速度的监测分析。对各类公交运行事件进行模拟运行和预案编制,并实现实时调度;实时反映公交线路、区域平均速度。建立交通拥堵预报及反应机制,增设分流、停车诱导指示牌,完善分流、停车诱导系统。
  2.以高铁余姚北站智慧枢纽服务平台为标杆,推进片区交通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将铁路、长途汽车、公交、路况诱导、停车场(位)、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及步行等动态信息应用系统,接入铁路余姚站智慧枢纽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标杆树立其他区域交通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的要求标准。
  3.整合城市交通支付系统,逐步实现全市大交通领域支付体系的互联互通。在基本实现市域范围内公交、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的三车一体支付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升级支付平台,推进市域公交一卡通,实现全市域范围公交卡联通使用;研究实施市民卡换乘刷卡收费优惠方案,逐步实现全市大交通领域支付体系的互联互通。
  (八)推动全域网络构建,推进全域交通治堵
  继续以“未堵先治”理念为指导,发展卫星城和中心镇镇区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整治镇区交通运行环境。根据自身交通的出行特征及交通要素保障的承载能力,因地、因时制定交通治堵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开展中心城区停车长效治理。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对屡禁不止乱停车地段进行媒体曝光,坚决遏制路内违法停车现象。
  3.突出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工作。协同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分别有效治理1-2个学校、医院、商(市)场、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创建交通样板路2条、主城区交通重点区块4个,样板路及重点区块道路内,机动车守法率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5%以上(基本做到机非车道各行其道)。
  4.强化交通秩序管理。继续创建机动车礼让行人样板路2条,基本做到机动车礼让行人,并开始对不礼让行人实施电警抓拍。
  5.改善慢行交通环境。还原步行及非机动车路权空间;通过优化标志标线、区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铺装等措施,完善慢行交通标识指引系统,逐步提高慢行交通行车可识性与舒适性。
  6.深化交通指数的综合应用,为治堵管理、决策和评价提供服务。
  7.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治堵重点道路和严管示范区内交通信号灯统一协调控制、路口电子警察和视频覆盖率分别达到95%以上。
  8.编制完成交通管理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9.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二)市规划局(人防办)
  1.根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协同相关单位做好宁波市区至余姚的市域铁路建设前期工作。
  3.负责做好公共停车场、道路拓宽改造、路口渠化改造等交通治堵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
  4.严格执行新版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
  5.编制完成综合交通、公共停车设施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6.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三)市住建局
  1.根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履行城市交通治堵办日常工作职责,起草制定2016年度实施方案,分解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督查考核工作实绩。
  3.牵头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完成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96公里;完成影响通行的拥堵点改造的前期工作。
  4.改善慢行交通环境。结合路口渠化改造,进一步优化行人和非机动车空间,完善慢行设施。
  5.负责指导老小区停车位的改造和社会公共停车位建设,年内建成城区停车场增改工程及南园新村、舜南新村老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专用停车位1000个以上。
  6.协同相关单位继续开展停车设施产业化鼓励政策研究,探索完善停车产业投资建设运营体制机制,促进停车产业化健康发展。试点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形成停车资源供给的良性机制。
  7.协同推进市民卡(公交、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以及主要公共停车场)互联互通工作;实现手机APP租借公共自行车功能,加强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考核,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8.编制完成城市路网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9.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四)市城管执法局
  1.根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协同交警部门开展中心城区停车长效治理。
  3.加大惩治占道设摊等违章行为,形成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安全有序、舒适畅通的环境。
  4.协助交警部门做好4个交通重点区块和2条样板路段的管理。
  5.编制完成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
  6.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五)市交通运输局
  1.根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新增(含开工)公交场站2688平方米;主城区公交分担率(不含步行)提升1个百分点;完成2条公交线路提速;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条,新增公交线路网20公里。
  3.全面完成329国道黄家埠段拓宽改建工程, 329国道余姚段灾后恢复重建(大修)工程、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姚州大桥至329国道)建设;全力推进杭甬高速至宁波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夏巷互通至61省道段)建设。
  4.按计划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完成市区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数据整合,初步建成公共交通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市区公交数据统一存储、统一管理;逐步推进市民卡(公交、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以及主要公共停车场)互联互通工作。
  5.协同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2个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
  6.组织开展城市无车日暨公共交通出行宣传周活动。
  7.全面运行公共交通长效发展机制。
  8.编制完成公交优先、市域交通发展和智慧交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9.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治堵办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配强配优治堵工作机构人员力量。建立健全市级各责任部门合力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交通治堵工作高效开展。各卫星城、中心镇政府落实辖区内治理交通拥堵的主体责任,力求在城区(集镇)范围内取得交通治堵实效。
  (二)深化策略研究。交通治堵工作已进入巩固提高阶段,因此需要加强策略性的研究。编制并发布《“十三五”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规划》。同时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为指导意见,开展适合本地发展的专车政策研究。
  (三)严格督查考核。公开城市交通治堵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以及工作成效,严格开展督查考核工作,定期例会、定期督查通报、定期考核等制度,对于治理交通拥堵工作不力的,将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方式进行处理。
  (四)强化举措引领。继续加强规划引领,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基础上,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操作性强的推进计划,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成本核算、财政投入、财税扶持、资金安排、路权优先、用地保障、设施建设、绩效评价等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继续加强执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规范车辆停放管理,全力打造畅通出行环境。
  (五)广泛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满意度。主动占领宣传阵地,开展公共交通出行宣传周、城市无车日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强专题宣传、典型宣传,最大限度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汇集民声民智。积极拓展宣传领地,将交通治堵工作渗透到部门机制体制建设和内部运行管理、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志愿服务、民主评议中,让文明出行、公交优先理念切实深入到每位党员干部心中。继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治堵”宣传,在学校、家长中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同来治堵”等活动,让治堵理念深入学校,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成为治堵的先行者。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遵守交规文明出行成为市民百姓公众的自觉行为。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积极引导交通消费方式转变,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交通出行氛围。
  附件:2016年度城市交通治堵项目工作(任务)计划及责任分解表
  附件
  2016年度城市交通治堵项目工作(任务)计划及责任分解表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