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公文 > 余政办发 > 2016
索引号: 002972698/2016-19097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件编号: 余政办发﹝2016﹞18号 生成日期: 2016-04-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政府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协关于2016年余姚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市科协关于《2016年余姚市实施 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6年余姚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要点
  

2016年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科普信息化,加大五大重点人群和五项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做出新贡献。
  一、完善共建机制,合力推进《纲要》实施
  1.围绕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完善《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形成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激发公众创新创造活力。
  2.认真落实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举办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大型重点科普活动及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日(节),宣传普及生态绿色、清洁核能、安全生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应急避险、减灾防灾等方面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针对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学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加大应急科普力度,迅速回应社会关切。
  3.联合集成,协同推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机制创新。科普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科普升级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强力引擎。要做好科普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开放、共享、协作、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传统科普的深度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形式,建立完善科普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机制,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产品,泛在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提高科普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二、按需精准发力,认真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4.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校内青少年教育模式,用现代科技教育理念指导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普及推广校园科技节活动并作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中小学校创新项目基地建设,开展学校创客基地(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实现创意、追求理想的摇篮。积极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衔接活动,有序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实验活动,组织开展科学家(专家)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科技教育设施建设,发挥好校园科技馆等阵地作用。(市教育局、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市环保局、市发展和改革局)
  5.开展青少年科技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玩转科学竞赛、机器人竞赛、科技模型比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等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深入推进科技新苗计划和科技夏令营活动,有序组织优秀学生到高等院校去体验科技前沿知识、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统筹城乡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推动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科技局、市农林局、团市委)
  6.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扎实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幼儿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有关科学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幼儿生活和游戏活动中。继续开展宁波市科普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市科协)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7.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积极探索由培训农民向培育职业农民转变及认定管理机制,结合我市产业特点,丰富培训项目,着力培训一批现代农业带头人,特别是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加强职业农民后备人才培育。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务工岗位技能、转移就业技能、专业农业技能等培训,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市农办、市农林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机局、市水利局、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
  8.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帮扶等活动。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科技帮扶活动,指导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试点、应用及推广,及时提供科技信息、气象消息、农事指南,加强农技网上网下专家咨询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农村基层科技组织、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农村科普基地、农技协、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农林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机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
  9.积极开展科普主题宣教活动。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组织专家宣传普及绿色环保、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技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帮助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五水共治”、“美丽家园”和“健康余姚”建设,进一步加强反对封建迷信和反邪教宣传的力度。(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农林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机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和计生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
  10.不断加强农村妇女儿童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提升计划,扎实开展女能手创业帮扶行动、妇女岗位建功行动和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儿童参与科技活动,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和假期安全教育。深化青少年校外教育行动和科技教育综合平台建设,着力加强对“小候鸟”、“新小公民”的关爱力度,不断延伸科技教育服务的触角。(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科协)
  (三)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1.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新创业的趋势,积极参加“助万企转型、促万众创新”活动,着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众创服务平台等建设,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三创”工程,有效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1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和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特种岗位资格认定。推进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人才攻读工程技术类硕士、博士。继续推进技能大师(劳模)工作室、实训基地等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开展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发挥高科技企业主席论坛等平台作用,增强企业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市科协)
  13.着力提升企业职工科学素养。深入推进“讲创新、比贡献”和科普讲座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载体作用,举办职工专题讲座,开展合理化建议竞赛,深化工会技师帮扶,组织专项劳动竞赛,不断激发职工创业创新创优活力。(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4.精心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科普讲堂、科普活动室、社区心理工作室等基础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15.努力打造社区科普活动品牌。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雾霾、转基因、养生保健、慢病防治、食品安全、应急避险、新材料新能源等热点问题,组织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和“防震减灾日”等主题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反伪科学、反邪教宣传的力度。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6.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按照《科学素质纲要》要求,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学培训作为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驱动、“五水共治”、“六大转型”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委党校)
  17.认真抓好各类专题培训。结合中央、省委、宁波市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级各类干部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新型城镇化、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水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智慧城市、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等专题培训班。同时,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网上学习,继续办好“姚江讲坛”,开展跨区域联合培训。(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18.着力构建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体现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不同职务层次岗位特征,分级分类构建符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科学能力素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导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通用测评要素;在公务员考录中强化科学素质的测评。(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
  三、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基础工程建设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
  19.大力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开发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普遍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开展中小学科技教师专题培训。(市教育局、市科协)
  20.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发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等基地和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校外科普资源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机制。开展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校内外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技局、市科协)
  21.扎实推进农民学校建设。整合和优化培训资源,建立完善农民学校人才跟踪培养等机制,完善农民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报备制度,发挥农民培训教育的示范作用。(市农办、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林局、市农机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
  22.积极鼓励科普作品创作。扶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拍摄制作科普宣传片、科普声像和远程教育课件。(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农办、市农林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科协)
  23.高度重视科研成果传播。推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有效机制,提高社会公众对重大科研项目、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台、余姚日报社、市科协)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
  24.合力打造科技栏目品牌。继续抓好余姚电台FM96.6“科普天天乐”和电视台“姚江田野”、“探秘”等科技栏目品牌建设,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推动《余姚日报》“科学就在身边”、“科技之窗”等科技专栏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余姚日报社、市科技局、市科协)
  25.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加强我市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的科技版块建设,抓好“余姚科普”微信公众平台与FM96.6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结合,扩大手机科普短信的覆盖面,做好科学知识和科普活动的宣传。开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应急防灾减灾信息传播。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26.稳步推进阵地建设。市科学馆纳入“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规划建设项目。有关单位要结合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推进科普公园(长廊)、科普场馆等科普阵地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科协)
  27.不断完善科普设施。根据科普教育需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学校、文化中心的科普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所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妇联)
  (五)、科普人才队伍工程建设
  28.切实提升科普队伍素质。加强市级专家科普讲师团、专业服务团、草根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普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林局、市农机局、市卫生和计生局、团市委)
  29.积极培育企业科普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科普人才。(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下载相关附件:余政办发〔2016〕18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协关于2016年余姚市实施全民科…….gd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