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2015年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5年余姚市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是我市五年治堵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及宁波关于城市交通治堵决策部署,结合《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方案》(余政发〔2015〕76号)要求,制定2015年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五年行动的步骤安排,年内主城区公交分担率(不含步行)再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000个以上;建成黄山东路一期(城东路-南排江路)、金山路一期(金山名苑西-中山北路)等一批道路新建工程;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共150个站点;新建公交首末站1个、城乡公交停靠站20个,新增公交线路1条,优化延伸公交线路2条;中心城区主要干道平均行程车速力争提高到20公里每小时以上,中心城区每日通勤时间力争平均在25分钟以下。 二、工作重点 (一)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加强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优化常规公交线网结构,提升公交线路运营班次总量,提升公交整体服务水平,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奠定基础。 1.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新增公交线路1条,优化延伸公交线路2条,新增常规公交线路网长度15公里;鼓励公交企业以高峰通勤、休闲旅游和学生出行为出发点,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新增1条定制公交线路。 2.增强场站设施供给。建成投用1个公交首末站,新建20个城乡立体式灯箱站牌。 力争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主城区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5%以上,使得公交出行成为更多人的日常交通首选。 3.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结合市民通勤特点,强化客流运输组织调度,科学安排公交运力计划。争取公交、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等“三车一体”日客运量突破20万人次,其中公共自行车日租用辆达到1万人次。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不含步行)分担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 完善城市道路路网,优化城市道路体系 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道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道路网络在治堵工作推进中的基础作用。 1.加快构筑快速路网。持续推进“十纵十横”的干线公路骨架网,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329国道黄家埠段拓宽改建工程, 329国道余姚段灾后恢复重建(大修)工程、杭甬高速至宁波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夏巷互通至61省道段),全面启动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姚州大桥至金型二路段建设,不断完善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2.加快路网体系功能提升。基本完成黄山东路一期(城东路-南排江路)道路新建工程;开工建设金山路一期(金山名苑西-中山北路)、实验高中配套道路工程等一批道路新建、改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3.逐步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结合“三江六岸”贯通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滨河生态休闲景观廊道,加快推进姚江干流防洪治理工程绿化标段,开工建设三江六岸提升工程一期,逐步打造舒适、连通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 (三)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缓解静态交通压力 通过“新建、改造、归位”等方式,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停车泊位新增、临时停车场增改、外围货运接驳停车场建设,做好小区内外挖潜、热点增量扩容等工作。统筹规划利用既有桥下空间,做大做强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严格执行新版停车配建指标规定,切实加强停车泊位高效利用管理。 1.推进宜居和谐社区停车建设。继续发挥基层社区的能动性,促进停车资源区域平衡发展;利用智能化停车设施,在挖掘老旧小区内部停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微循环交通等手段推进停车难综合整治工作。主城区范围内新增4个老旧小区停车难综合改造项目,预计增加停车位175个。 2.加强专用、公共停车场建设。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000个以上,其中主城区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推进姚江中学利用操场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开展桥下空间利用研究,充分挖掘利用桥下空间停车资源;利用城区闲置土地新增一批临时停车场。 3.增强停车资源合理利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放停车资源力度;优化区域内不同建筑错时停车措施,实现共享共用成效,力争推出1至2个典型案例,初步建立停车资源共享协调机制。 4.做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年内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增量不少于25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中不低于50%要用于地下停车及交通设施;严格执行新版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并重点关注地下停车库、地下公共停车场和地下过街通道等项目建设。 5.开展中心城区停车长效治理。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对屡禁不止乱停车地段进行媒体曝光,坚决遏制路内违法停车现象。推动落实公共停车场(位)统一的管理主体,理顺公共停车场(位)的管理体制。利用价格杠杆调控停车需求,优化停车选择,提高泊位利用效率。 (四) 加强慢行交通建设管理,提高慢行交通品质 加强沿路步行道、自行车道空间梳理和环境整治,提升慢行交通环境。改善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周边慢行换乘环境,引导慢行之后乘公交以及公交之后慢行的交通模式,增加公交出行吸引力。推进公共自行车一期的建设、运营。 1.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排摸整治慢行交通存在瓶颈的道路,还原步行及非机动车道路权空间,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通过优化标志标线、区分非机动车与人行道铺装以及平整等措施,完善慢行交通标识指引系统,提高慢行交通行车可识性与舒适性,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结合慢行交通空间拓展,通过增加城市家具、改善道路照明等措施,提升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结合公交站点、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和公共自行车网点,主城区合理布局私人自行车停放点,提高私人自行车使用效率、停放有序性和安全性。加大惩治占道设摊等违章行为,形成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安全有序、舒适畅通的环境。 2.建立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间的良好换乘。改善一批公交首末站、公交停车停靠站等站点周边慢行换乘环境。结合客运走廊沿线小区,处理好人行出入口与公交站点间距关系,减少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绕行,引导“公交+慢行”模式。 3.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居民出行实际需求,在主城区合理布设公共自行车网点150个,投放3000辆左右公共自行车。通过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完善系统的通租通还、无卡还车,自助服务、24小时租还等功能,提高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短距离出行优势,切实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五) 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打击交通违法违章行为 继续强化交通严管力度,突出重要路段、重点时段,巩固提高交通守法率成果。深化路段、路口等拥堵源治理,完善交通运行环境。完善必要的道路停车泊位设置,提高停车周转效率。继续探索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1.强化交通秩序管理。突出重点路段,继续在南雷南路、舜水南路、南滨江路等3条治堵重点道路上,严查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机动车违法停车等9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机动车守法率90%以上,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80%以上。突出重点时段,针对早晚高峰、重点节庆、重要活动时段,加大警力投入,加强管理引导,确保重点时段通畅。进一步加强对禁货区范围内道路管理。 2.突出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工作。深化城区交通秩序网格化管理,创建1个交通严管示范区,示范区以及其他治堵重点道路内,机动车守法率要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要达到80%以上。开展学校、医院、商(市)场和交通枢纽等“四边”交通拥堵专项整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1-2个学校、医院、商场和交通枢纽周边区域。根据实际需要,扩大交通绿波带范围、推广微循环交通,以及工程性方式,实施交通管理挖潜,交通设施功能提升,改善道路环境面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加强道路路段拥堵点治理。充分发挥支路在疏解交通流等方面的作用,减轻主干道交通拥堵症状。实施开丰路长安路路口、四明西路新西门路路口等三处堵点改造,同时通过设置可变车道、对道路绿化移植修剪、优化完善交通设施、调整晚高峰路灯开启时点以及提高道路照明亮度等途径,改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环境合理性,进一步破解道路路段拥堵难点。同时优化道路停车位设置。参照公安部正在制定的《城市路内停车管理设施应用指南》,控制必要的道路停车泊位数量。优化现有道路停车泊位管理,提高路面停车位使用周转率。 (六)将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向镇域拓展 以“未堵先治”理念为指导,开展卫星城、中心镇治堵工作。各卫星城和中心镇,根据自身交通的出行特征及交通要素保障的承载能力,因地、因时制定交通治堵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市发展和改革局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负责推广差异化停车收费管理政策工作,拉大停车收费路内路外差,减少路内停车比重,拉大停车收费地域差,调控主城区停车需求;主城区范围内逐步减少免费停车供给,进一步提高停车收费基准价。 3.牵头做好交通需求管理研究工作,探索减少中心城区机动车使用数量途径。 4.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协同相关单位进一步研究机动车使用调控等需求管理政策,通过限行及差异化停车收费等政策逐步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3.突出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工作。协调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分别有效治理1-2个学校、医院、商场和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创建交通常态严管示范区1个,示范区以及其他治堵重点道路内,机动车守法率要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要达到80%以上,且治堵重点道路内无机动车违法停车现象。 4.强化交通秩序管理。继续严管3条治堵重点道路,确保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调整货车通行管制区域。 5.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协同市住建局排摸整治慢行交通存在瓶颈的道路,还原步行及非机动车道路权空间,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通过优化标志标线、区分非机动车与人行道铺装以及平整等措施,完善慢行交通标识指引系统,提高慢行交通行车可识性与舒适性,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 6.做好全大市红绿灯统一管养的前期工作。 7.协同城管部门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 8.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三)市规划局(人防办)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负责做好列入2015年实施计划的拥堵路口改造、公共停车场等治堵工作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 3.协同市住建局推进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专项规划实施;协同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新版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 4.负责牵头组织公共停车场归位工作和地下空间停车设施被占用、停车功能被挪用归位整治工作;谋划并预留行人立体过街通道接口。 5.协助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协同市直相关单位持续推进地下空间开发,2015年实现地下空间开发量25万平方米,且不低于50%用于停车设施,其中新增居住建筑配建和公共建筑配建专用停车泊位共4000个。 6.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履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起草制定2015年度实施方案,分解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督查考核工作实绩。 3.牵头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完成新建改造城市道路0.56公里,开工1.9公里;改善影响通行的拥堵点3处。 4.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项目,并于2015年10月底试运行。 5.负责指导老小区停车位的改造,新增停车位175个;加大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牵头研究停车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包括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财政补助、临时土地利用等,形成停车资源供给的良性机制。 6.继续协助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对慢行交通瓶颈路段进行整治改造,改善行人非机动车慢行交通环境;按照“建外围、控核心、优结构”原则,加大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力度,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实施闲置土地上建设临时停车位。 7.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五)市城管执法局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责任管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协同交警部门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负责创新停车收费管理模式,探索试行路内停车收费政策,减少路内停车需求,逐步提高合法停车场使用效率。 3.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公共停车场归位工作和地下空间停车设施被占用、停车功能被挪用归位整治工作。 4.协助交警部门做好1个交通严管示范区和3条重点治堵路段的管理。 5.协同交警部门排摸整治慢行交通存在瓶颈的道路,还原步行及非机动车道路权空间,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 6.协同交警部门通过优化标志标线、区分非机动车与人行道铺装以及平整等措施,完善慢行交通标识指引系统,提高慢行交通行车可识性与舒适性,完成示范道路2条以上。 7.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加大惩治占道设摊等违章行为,形成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安全有序、舒适畅通的环境。 8.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六)市交通运输局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主城区公交分担率(不含步行)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新建公交首末站1个、城乡公交停靠站20个,新增公交线路1条,优化延伸公交线路2条,新增常规公交线路网长度15公里,新增1条定制公交线路。 3.协助相关单位初步建成集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公交、停车、秩序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继续建设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电召服务,提高电召量和叫车成功率;适时启动“一卡通”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公交建设,研究实施公交电子站牌、适时推出无线公交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 4.加快构筑快速路网。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桥梁下部结构全面施工,329国道黄家埠段主体工程完工;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启动姚洲大桥至金型二路建设工程;胜山至陆埠公路杭甬高速互通(陆埠互通)工程计划进行桥梁下部结构和路基工程建设;余禾线改造工程年内建成。 5.协同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1个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 6.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七)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根据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分解,强化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区域内道路新建与改造,开工新建1.76公里实验高中配套道路工程,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3.新增公共停车位50个。 4.加强文明出行宣传。 5.做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其他有关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治堵工作的领导,配强配优治堵工作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市治堵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各责任部门合力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交通治堵工作高效开展。 (二)强化措施引领。继续加强规划引领,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操作性强的推进计划,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在财政投入、财税扶持、资金安排、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用地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继续加强执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规范车辆停放管理,全力打造畅通出行环境。 (三)广泛宣传教育。继续把文明交通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载体。主动占领宣传阵地,开展公共交通出行宣传周、城市无车日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强专题宣传、典型宣传,最大限度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汇集民声民智。积极拓展宣传领地,将交通治堵工作渗透到单位、学校、社区。倡导公职人员、公务用车文明出行,组织开展“文明出行我先行”、“助学岗”等主题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共同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不断引导交通消费方式转变,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交通出行氛围。 附件:2015年度余姚市城市交通拥堵治堵工作项目(任务)计划及责任分解表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8月17日印发 下载相关附件:71.T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