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建设,确保完成宁波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做好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打造人才强区 以《余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为指针,围绕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重点领域对高层次创新型和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做好国家、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相关工作。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引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扶持博士后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企业急需的海外工程师和国外智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招聘活动,加大企业外出招聘扶持力度。力争2013年新增人才1.8万名,人才总量达到23万名以上,增长8%以上。新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扶持单位1家、专家工作室1家,力争入选省、宁波市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名以上。与宁波共建“千人计划”产业园特色人才高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积极推介余姚市产业园政策和建设情况,大力引进“千人计划”专家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拔尖人才和项目,并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 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着力建立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政策体系。巩固充分就业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乐业增收工作,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和帮扶工作,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稳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000人,引导和帮助50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61个,公益性岗位进村率达到60%以上;确保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进一步推动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健全促进自主创业五大体系,建立创业服务机构或平台,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全年新增创业实体7000家以上,创业带动就业28000人以上,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 以促进全民创业充分就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和广覆盖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职业培训五项举措,以规范有序、公信度高和门类齐全为目标,以中高端紧缺和实用人才技能鉴定为主体,积极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范围,探索建立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和区域合作力度,努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帮助部分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各类技能培训扶持政策,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05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1000人、创业培训600人,完成技能鉴定7700人。 三、加强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努力提高参保率扩大受益面 继续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深化实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程,并逐步拓展功能应用,提高使用比例,扩大社会保障卡申领使用覆盖范围。全年新增社会保障卡13万张,到2013年底,我市社会保障卡持有量力争达到35万张。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的调整和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动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社保扩面任务。到2013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分别净增参保人数8100人、15000人、13000人、9600人、9600人和10000人,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本市户籍全民参保覆盖率要达到89%以上(包括基本和低标准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其中在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就业按规定应参加社会保险的本市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5%以上,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参保率,扩大受益面。继续做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实施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实行总额预算控制下的按服务单元浮动付费及按服务项目付费、按单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混合结算办法。要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不断加大社保基金清欠力度,提高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7%以上。 四、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以打造“无欠薪余姚”为目标,切实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欠薪应急周转金、建筑施工企业欠薪保证金等清欠工作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的深化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中队、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作用,切实把劳资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力争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劳动保障专项监察活动不少于6次,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书面审查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情况不少于1.33万户。扎实开展“双爱”活动,建立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体系。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和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各类企业要普遍签订劳动合同,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以上,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进一步加大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力度,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涉及50人以上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农民工欠薪案件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案件等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处理,确保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2%以上,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和终局裁决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突出仲裁调解,主要是立案前的调解工作,实现仲裁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70%以上。继续开展劳动仲裁机构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对基层调解机构调解工作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全年6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在基层。切实抓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在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的达到90%。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把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当前形势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201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当地和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市政府将适时对各地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附件:1.2013年全市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表 2.2013年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参保人数和征缴基金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表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27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29日印发 下载相关附件:38.TIF
|